△徐文伟
版权声明
来源:心声社区、蓝血研究,书享界(readsharecn)
书享界创始人邓斌发圈转发本文:大徐总,从精神小伙到满头银发,从28岁干到61岁,33年陪伴一家企业持续成长,历经各种风波。用任正非的话评价:“人生攒满了回忆,就是幸福。”
近日,华为原董事、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俗称“大徐总”)发文,感谢奋斗了33年的华为,并宣布退休!“熟悉的道路,长久的怀念!33年,见证了一个伟大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感谢,感恩和祝愿!山水一程,感恩相遇!”
徐文伟:“那是1991年的春天,说来很可笑,我对交换机的认识,万用表、示波器是我的启蒙老师,通过对电话线的测量,明白了什么是拨号音,什么叫双音频。”
1963年9月:徐文伟出生于江苏常州。
1980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自述大学生活的写照“一个书包,两个碗,教室宿舍图书馆”。
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自控系,硕士。
1990年:硕士毕业生徐文伟到深圳鼎鼎大名的港资企业亿利达从事高速激光打印机的开发。电路设计和汇编语言是他的强项。
1991年:徐文伟加入华为。
徐文伟在华为的主要经历
徐文伟入职华为的故事:华为人才匮乏,任正非在深圳四处挖人。1991年,任正非拉着徐文伟谈理想、谈时代机遇谈人生抱负,听说,徐文伟是被任正非描绘的宏伟蓝图所吸引,就加入了华为。徐文伟的出走,让亿利达公司的老板大为恼火,亿利达还跟华为打了场官司。
1991年:徐文伟加入华为研发部,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徐文伟是华为器件室的奠基人,从事印刷电路板(PCB)设计和芯片设计。华为的第一颗ASIC芯片SD502就是徐文伟带头做出来的。那时的华为开发部,具有的是1、2台示波器,3、4只万用表,5、6个开发人员。
徐文伟首先在PAL16可编程器件上设计自己的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如果有问题还可以修改。等到成熟之后,再将可编程器件上的方案,委托一家拥有EDA能力的香港公司设计成ASIC芯片后,去德州仪器(TI)进行流片和生产。代价是不菲的,一次性的工程费用就要几万美元。一次流片成功!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可见华为兄弟们的武艺高强。
1992年:华为首颗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ASIC诞生,这就是华为芯片事业的起点!
1993年:徐文伟挖来了一个人才-江苏无锡华晶中央研究所从事芯片设计的李征,华晶石国家集成电路908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培养了不少人才,李征之前还去美国学习过西方EDA的使用和芯片设计。在徐文伟和李征的努力下,华为第一颗用自己的EDA设计的SD509芯片问世,凭借这款芯片,华为在1994年的交换机销售额达到了8亿。
1993年:华为研发模拟交换机JK1000,徐文伟担任项目经理。徐文伟是硬件开发者和汇编高手,王文胜负责软件,聂建林是C语言高手,采用了C语言+汇编的混合编程方式,锻造了JK1000的主机软件系统。当时测试还在用万用表和示波器。徐文伟写了一篇指导书:如何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来测试。
把徐文伟扔进大海的故事:1993年开发JK1000时,徐文伟一口气订购了50台设备,结果开发完才发现不合适,有100多万。后来华为CEO任正非说,如果要把这些设备都扔进大海,那么徐文伟也必须被扔进大海,只不过我们马上就把他拉回来,让他呛几口海水后,还可以继续重用。
1993年:徐文伟获得深圳市职改办颁发的工程师中级职称资格证书。
1994年:出访美国。
1995年:中研部成立,后升级为基础研究部来负责华为的芯片设计。基础业务部的总经理是徐文伟。徐文伟是研发部资格最老的领导了,模拟交换机JK1000开发的时候就是项目经理。后来又担任过无线业务部总经理,预研部的总裁。但他没有参与C&C08的开发,所以在中研部一直是千年老二。有一段时间相当不得志。不过他的性格很好,无论什么情况都处之泰然。”
徐文伟升为研发副总裁之后,刘启武、叶青等人相继负责过基础业务部,但徐文伟常常踱步来指导工作并鼓舞士气或者“督战”。
1997年6月:《电信科学》杂志编委会交流,中央研究部副总裁徐文伟汇报。
1997年8月:徐文伟在心声社区发表《我和中研一起成长》,写到“那是1991年的春天,说来很可笑,我对交换机的认识,万用表、示波器是我的启蒙老师,通过对电话线的测量,明白了什么是拨号音,什么叫双音频。”
1997年11月6日:第二届北京国际无线通信展览会即将举行之际,华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副总裁、首任无线业务总经理徐文伟宣布: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华为率先商用化的GSM系统研制成功。徐文伟说“华为公司将立足国内,抓住机会,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
1998年:徐文伟已经担任预研部总裁一段时间。
1998年:徐文伟在心声社区发表“任重而道远-读《中国的硅谷》有感”,说到“世界级领先企业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看到差距,不自卑,不自满,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不断缩短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我们任重而道远”。
1999年:高级副总裁徐文伟在第89期《华为人》报,写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华为和中国电信之间的合作的重头文章。
2003年10月12日-18日:华为参加日内瓦2003 ITU电信展,华为常务副总裁徐文伟说,“我们的产品被40多个国家,包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巴西和新加坡等规模运用。”
2004年10月18日:华为成立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始做消费电子芯片产品。时任欧洲总裁的徐文伟兼任海思总裁一职,参与海思战略决策,并从市场角度提需求。
2006年:时任欧洲总裁的徐文伟还兼任着海思总裁一职,参与海思战略决策,并从市场角度提需求。在海思的电话会议里,他拍了板要做3G数据卡芯片。
2010年3月16日:华为2010年网上问题“清零”行动誓师大会,销售与服务体系总裁徐文伟出席,指出华为要像当年抓交付一样抓网络安全保障,聚焦客户反映强烈的问题,迅速采取行动,提升客户感知和满意度。
2010年8月15日:徐文伟在马来一线召开包括李杰、姚福海、丁耘、李刚、王胜利、刘江峰、戴景岳、万学军在一线的各组织的领导的反思会。
2011年初:华为企业业务正式开始运作,829人的团队,徐文伟担任企业业务总裁。徐文伟在微博中记录:“今天是2011年1月18号,一个值得记住和纪念的日子。我第一次在全球市场大会上,宣讲了华为企业业务的战略、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目标。今天,也是我以企业业务总裁的身份,开通微博并发表第一篇微博的日子。”
2011年:企业业务BG成立不久,徐文伟拍板研发下一代数据中心交换机,是当时交换机性能的10倍。
2013年:徐文伟说,“华为在很多关键前沿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领先的。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数学’在华为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未来很多技术和解决方案是要通过数学来解决的。为此,从1995年开始,我们就招聘了很多数学博士。我们在俄罗斯有个数学研究所,那里的专家通过数学核心算法,解决了无线2G、3G和LTE的共平台问题,我们是行业中第一个实现这个共平台的企业。”
2013年8月8日:华为发布全球首个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架构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华为企业业务BG CEO徐文伟“我相信,这是改变未来的开始”
2014年1月:企业BG颁奖晚会,徐文伟在向全体员工宣布2013年企业BG营收超过2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2%的业绩时,偌大的会场都能感受到他的高亢情绪。他说“企业业务终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三年以来我们秉承差异化、创新、领先三大战略,在产品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敏捷网络、CE12800数据中心交换机、高端存储OceanStor都是很好的代表,这也是华为企业BG继续大踏步前行的基础和底气”。
2014年4月23日:第十一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表示“联接正在变成世界的常态,以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社交网络为显著特征的ICT技术,正在重塑世界,成为引领人类社会下一轮发展的新浪潮。”
2015年5月20日: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徐文伟发布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
2015年9月:HCC2015大会,华为基于云战略正式提出“云生态”,徐文伟说“华为是能力有限公司,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做。”这个段子在大会后被广泛流传。
2016年6月14-15日:第四届华为欧洲创新日,徐文伟说“华为多年以来在欧洲赢得了市场的成功和很好的口碑,究其原因,第一离不开我们的国际化、第二得益于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我们的创新是真正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
2018年底:华为提出创新2.0,成立华为战略研究院,徐文伟出任院长。
2019年4月16日:徐文伟首次以战略研究院院长的身份亮相,并指出,这个机构的成立标志华为进入“创新2.0”,未来5-10年,华为每年都会投入3亿美元,选择和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共同进行研究。
2019年5月:福布斯发布全球最具影响力CMO报告(World’s Most Influential CMOs report),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位列第23名。
2019年6月29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19年“50家聪明的公司” (TR50)榜单,华为因其推出全球首款全频段5G芯片Balong 5000入围。徐文伟发表《创新领航,推动世界进步》的演讲。
2020年8月7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阐述了华为与大学合作的理念。
2021年4月12日:2021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发布了迈向智能世界2030的九大技术挑战与研究方向。
2021年4月23日:中国工程院网站公示,徐文伟获“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提名。
2021年6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徐文伟不在名单中。
2022年4月1日:华为公告,完成了监事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监事会主席、监事,以及候补监事。徐文伟为董事会的董事。
2022年8月24日:在2022年第六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华为董事、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超级算力是智能世界的关键需求,未来网络技术将在三个方面为超级算力系统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4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事阎力大、徐文伟卸任,新增董事杨超斌、郑良材、查钧、应为民、张平安、侯金龙。
徐文伟与外媒谈华为创新与大学合作
2018年,面对外部的压力和限制,尤其是面对美国对华为的无理打压,徐文伟出任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着眼于华为中长期的基础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华为从工程创新向技术发明转变,确保华为在科技领域的航向准确无误。2019年3月22日,时任华为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接受了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和英国教育媒体Wonkhe的两位记者的专访。
徐文伟:非常欢迎两位来公司了解华为和大学的合作。华为过去的创新主要是围绕客户需求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也就是帮助客户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我们称为创新1.0。我们在欧洲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1.0的有几个案例:第一,2006年在欧洲运营商Vodafone,采用创新的分布式基站,帮助客户降低TCO30%以上,同时网络性能指标有极大的提升。第二,2007年,与欧洲运营商Telefonica
德国合作,开发了全世界第一个SingleRAN无线基站,把原来是分离的2G、3G、以及后来的4G的基站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设备。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还可以同时支持5G、4G、3G、2G。这个阶段的创新主要是基于客户的需求进行解决方案创新和产品创新。
现在华为进入了创新2.0时代。我们认为,当前ICT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关键的理论创新方面没有新的重大的突破。现在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把几十年前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变成技术实践。比如说,香农定律是70年前,1948年发表的,现在几乎已经达到了香农定律的极限,CDMA是演员海蒂拉玛1941年发明的。如果没有新的理论创新和基础技术的创新,ICT产业发展就会遇到瓶颈。摩尔定律驱动了ICT的发展,以前每年性能指标提升1.5倍,现在只能达到1.1倍了,摩尔定律下一步怎么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ICT发展中的瓶颈。
所以,面临着理论创新和基础技术创新的瓶颈,大学是理论创新主力。从目前产业的情况来说,基础理论进行创新由大学承担,工程和技术的创新是大学和企业共同承担,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创新由企业承担,企业提供设备给运营商,运营商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理论创新的成功最终服务于消费者,使消费者受益。企业从中获得盈利,而这些盈利又回馈给大学,进一步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创新。
华为公司和大学的合作从原来的创新1.0进入到2.0,现在更多地支持大学基础技术、基础理论的创新。我们向大学提供了大量的Gift
money和Funding
money支持这些研究,华为公司不需要回报。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成果,照亮了世界、照亮了行业,同时也照亮了华为前进的方向。通过这些研究,他们告诉世界哪些路径是成功了,哪些路径是失败的。当然,在科学研究上没有失败一说,只能说这条路径走不通,再找另外一条路径,确认走不通的路径也是科研成果。
很多大学与华为有很好的合作,他们是非常了解华为、信任华为和支持华为的,因为合作对双方是互惠的,对彼此都有价值。并不是工业界单向从大学获得技术,实际上是双方能量交换和增益过程。工业界能为大学提供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商业挑战、技术挑战以及真实的场景,也给大学研究提供方向性的建议,尤其是工业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方向。通常高校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要花很长的时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够真正商用,而工业界的贡献是能够帮助高校加快研究成果的商业化。专利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要变成商业成果对社会才有价值,所以工业界和大学的合作是双向的,而且是双赢的。华为公司和大学的合作,尤其是资助大学的基础技术研究、基础理论的研究会持续进行并不断地加大。
Q1.记者:刚才解释从1.0到2.0,这个故事当中投资规模也扩张了吗?可以讲一下投资,美国、英国现在规模是多少?有一个数据来自美国政府机关,2012到2018年期间华为在大学投了1060万美元。这个规模在英国也是类似的吗?
徐文伟:华为研发投入是非常大的,每年保持在收入15%左右。在研发投入中有20%甚至30%投入到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当前ICT产业的理论基础都是几十年前产生的,这些年来主要还是工程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一定要有新的理论创新,才能使得ICT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非常尊重历史上在前沿技术、基础技术投入研究的这些公司,尊重他们对人类和产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ICT通信企业,和全球其他公司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在前沿理论和技术研究领域,资助大学探索未来,对行业和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在大学的投资和Gift Funding每年都会增加。
我们不清楚美国政府统计的这个数据情况,但是我们在美国大学70-80%的经费是Gift money和Funding money,资助教授、专家从事基础性的研究和创新,华为对此没有任何的权益诉求。
记者:总体的数据现在还没有?
徐文伟:有的,大学的合作经费每年超过3亿美金以上,而且每年都将快速地增长。
Q2.记者:华为和大学合作期间,您所知道的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是什么?
徐文伟:有很多合作创新案例。如2018年11月宣布的,华为每年投资500万英镑,五年2500万英镑,华为、英国电信和剑桥大学三方一起,对未来通信网络技术开展研究合作。剑桥大学领先的研究创新能力,加上运营商英国电信对未来网络发展真实的需求和场景,以及华为的行业的经验和洞察以及工程实现能力,这样的三方合作,不仅保障了剑桥大学和BT在未来通信领域中的持续领先,同时英国的消费者获得了更好的服务,对整个通信行业发展也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5G与英国萨里大学的合作,使得萨里大学不仅仅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校园里体验5G创新的大学,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双赢的产学合作,确保了萨里大学以及英国在5G的研究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华为和萨里大学一起发起了5GIC联盟,项目初始阶段华为提供了50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现在5GIC联盟有二十多家伙伴,吸引了7000多万英镑的资金投入到萨里大学5G研究项目中。现在我们与萨里大学正在探讨下一代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合作。
Q3.记者:最近有一系列大学,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开始停止和华为的合作,虽然也说在之前合作中没有任何的问题和困难。一部分也是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想知道您对这个趋势有什么看法?
徐文伟:大学和工业界的合作是双向的,并不是工业界单方面从高校获得技术,通过和工业界的合作,工业界给大学带来非常多的研究方向以及真实的应用场景和工业界的挑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帮助大学教授提供研究提供方向。
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不应该有太多的地域属性和政治属性。前两天哈佛大学校长的公开发言中提到:“伟大的大学坚持追求真理的勇气、开放性的思想和行动。作为大学,要真正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唯一的方法就是践行和维护那些超越国界的学术价值。”
很多负责科研的大学校长都表示,通过和工业界的合作,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的研究成果更快地商业化产生价值、对人类有贡献之外,更多地同时工业界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好的研究方向以及真实的业务场景。
华为与大学的合作,尤其是技术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不仅不会停止,还会持续加大投入。我相信所有与华为合作的大学都体会到了华为的真诚、华为的开放以及华为的贡献。
Q4.记者:关于研究和创新这一块,您觉得大学是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和人才管道呢?
徐文伟:大学最主要的价值是对理论创新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探索,而且大学需要多路径、多种研究方式共存。很多研究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会产生商业化的价值,但是对人类的未来非常重要。就如刚才提到的,当前通信中所使用的很多技术,在五六十年前都已经有理论创新了,现在依然是在使用这些理论。
现在面临着需要突破理论创新的瓶颈,华为公司和大学的合作以及提供的Funding money、Gift
money,将投入到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理论创新和基础技术创新上。在资助基础理论研究的领域,华为不要成果,不要署名权,也不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加入华为,我们完全是开放的,双向选择。同时华为也帮助了学生更多地了解工业界。
华为在全球推行未来种子计划。英国学校每年会选50位学生,华为与他们交流通信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通信和ICT行业。
Q5.记者:您刚才提到华为开放不需要成果、不需要专利。这些专利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发明者的利益,想了解一下平时跟大学合作时在专利上有什么样的要求,有不同的分类吗?与华为合作有什么不同的模型?
徐文伟:华为和大学合作有几种模式:
第一,Funding money和Gift money的方式,华为不需要任何权益,资助教授的创新。最终成果,可能是教授发表文章或者对未来的研究探索。
第二,华为和大学教授双方对感兴趣创新技术共同进行研究,事前明确IPR的权益分配。很多大学主管科研的校长说过:大学创造的专利,最终是要通过商业化贡献社会产生价值,这些专利才有价值,专利本身不产生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华为和大学一起把专利和技术商业化,转换成为社会产生价值。
比如说4G或5G,工业界的专利、大学的专利,还有其他组织的专利,一起把世界上最好的技术综合起来形成4G或者5G标准,是全球工业界、产业界、大学、标准组织共同合作的成果。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公布数据,华为去年申请了5405项专利,华为与产业界共同合作,形成标准才能发挥专利的价值,产业化后才能有贡献,才能产生价值贡献社会。
Q6.记者:这5000多项专利一些来自大学?
徐文伟:华为申请的这些专利,主要是我们自己研究成果进行专利申请。
Q7.记者:和大学的合作有没有限制对于民用或者军用的技术?
徐文伟:华为公司是一个商业化的公司,所有的产品都是民用产品。所有的研究包括和大学的研究都聚焦在商业用途的民用产品。
Q8.记者:我对华为未来在英国,包括英国大学的投资很感兴趣,接下来几年华为的投资会增加吗?
徐文伟:一定会增加的,会进一步加大在英国的研究投入,包括基础技术和研究投入。比如说2015年开始资助曼彻斯特大学进行石墨烯的研究,就是长远的基础技术研究。虽然是长期的基础技术研究,但我们推动了石墨烯的产业化方向,石墨烯的散热技术就用在华为最新的Mate
20手机,由于散热效果好,CPU速度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性能非常高,这就是石墨烯的应用场景之一。华为推动了石墨烯基础技术研究,在散热应用领域的产业研究和投资方向。
在华为对未来的情景假设中,我们认为未来社会一定是一个智能社会,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是三个特征。所以,我们和大学合作的创新方向:
第一,愿景驱动,假设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
第二,把工业界实际的挑战,成为大学研究创新中的重要方向。
第三,华为ICT领域对行业深刻的理解也给大学创新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非常重要的输入。
我们和英国大学合作也是基于愿景驱动的。假设未来是一个智能世界,是全无线的世界和全光的世界。假设未来是一个全光世界,现在计算是数字计算,会不会从模拟到数字又回到模拟呢?所以我们现在大力投资光计算,也会资助英国大学进行光计算的研究。光计算的好处是提供了巨大的带宽的同时,极低的功耗,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华为将对光计算研究感兴趣的大学进行投资,当然什么时候出成果我们也不知道,也许十年,二十年,也许不能实现。但是在光这个领域探索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任总说过:“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我们对未来的假设是智能的世界,是全无线的世界和全光的世界。虽然不能说假设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希望和大学的专家教授共同探索未来的世界。
Q9.记者:对于那些已经停止合作的大学想了解一下他们做出决定之前跟华为沟通了没有?华为目前的策略是放弃那些大学探索新的合作还是跟之前大学还在沟通在说服他们?
徐文伟:这个信息不完全准确。不能说是停止合作,有一些pending状态(暂缓状态),现在受到了一些干扰。虽然大学和华为合作是双赢合作,但在这些干扰下,有些大学有暂缓的情况。与华为合作的大学,都认为华为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非常开放、尊敬的合作伙伴。
我相信华为和大学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大并加强。高校和工业界合作一定是双向、双赢的,并不是单向的,大学从和工业界的合作中明显体会到他们的价值和贡献。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徐文伟官宣退休,发文告别华为:33年见证了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