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hyglssh)、书享界(readsharecn)
作者:胡彦平,华为公司前高级副总裁
看事情,判断局面,企业家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仅与企业所在的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产品、市场与客户等有关,更与企业家的战略思考能力和洞察力密切相关。当然,这个能力绝非来自灵光一现,而是源于长期的实践积累、理论学习与深度思考。
1
历史镜鉴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中国人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事情,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历史具有记忆,因此常常能够成为今天的一面镜子。别的不说,就拿大家这几年来经常苦不堪言的“内卷”来说吧。行业发展到了今天为什么如此内卷,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企业家如何用历史和长远的眼光看当前的环境?
中国有不少产业存在严重的多、散、乱的状况,不管是在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在管理效率层面,都缺乏具有龙头地位的企业来引领。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产业能像今天的ICT产业那样,有几家优秀的规模企业引领整个产业发展,同时行业内还有一些专注于某个专业领域的企业,形成各自分工、共同繁荣的生态结构,今天的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遗憾的是,很多产业并非如此,比如我们国家的药品生产行业,据说曾经有近万家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整合,直到今天仍有几千家。据说,医疗设备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等也大体如此。这种不健康的产业结构显然不可能长期存在,通过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来进行调整是早晚的事,而调整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优胜劣汰。企业如果不想被“卷死”,唯有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突破,在管理上持续精进,形成自身的独特竞争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产业结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健康,整个产业的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技术创新对行业的影响是一个大趋势。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家应该很早就看到这一点,并为此做准备,譬如说强化组织的信念与使命感,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局面做好思想准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将现金流和利润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能力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等。但遗憾的是,这样做的企业为数并不多。及至如今,面对关税战的严酷事实,这些企业感觉难以承受是必然的。
2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企业家
但越是困难的时候,行业中的优秀企业越容易脱颖而出,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家和企业的。
历史的兴衰自有其规律。发展条件再好也会有经营不好的企业,而最艰难的环境下也会出现优秀的企业,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不仅要看得长远,组织更要有强大的行动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企业成长理论》英文版
企业竞争最终都落脚于管理。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伊迪斯.彭罗斯写了一本《企业成长理论》的书。在这本书中,她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管理型的组织。”任正非1998年发表了《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华为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引进来的,而管理与服务是不可照搬引进的,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去确立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论,并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成我们自己的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任正非这里所说的“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实际上是指企业为完成既定目标的管理基础设施。 一群人聚在一起为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或者特定的目标,需要一套能确保业务有序进行的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目的是追求可期待的结果,而没有管理体系无法实现这一追求。尽管结果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可能,但决不能以不确定性为借口而放弃对于管理的追求。这就是管理的辩证法。任正非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精辟,即“要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另外,企业即便建立了包括文化与价值观、各种制度、规范和标准等在内的管理基础设施,也绝非能高枕无忧。因为外部环境始终在变化,企业要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系统必须具备敏捷、灵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必须看到的是,有了完善的规则并非万事大吉,规则需要与时俱进,同时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组织的敏捷性、创新与活力,会成为组织发展的障碍。
2003年春,当华为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采购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研发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组织变革暂告一段落时,任正非在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要求全体高级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流程体系开展工作。他说:不按流程制度规范办事的干部一律撤职。但与此同时,他明确告诉全体参会的高级干部,他自己是不会按流程办事的。
这句话乍听很刺耳。但凡是在任总身边工作时间较长的人,都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他真正要提醒高级干部的是,作为高级管理者,要懂得一点哲学。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对立的双方是不断转化的。在一个时期内,建立规则是主要矛盾,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企业就会陷入混乱;在另一个时期内,激发组织活力成为主要矛盾,因为规则会制约组织活力和组织创新。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就是在这种对立双方之中找到平衡点,也就是任正非所说的对灰度的把握。
因此,优秀的企业组织总是在乱中求治,治中求变。不仅有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来确保现有业务目标的实现。同时,它还富有活力,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不断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总之,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深入思考,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因为在大量企业管理实践的背后,总有一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被成功总结、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些管理理论十分经典,并且在各类场景的实践中经受了反复验证,具有广泛的价值。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组织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胡彦平:企业有完善的规则就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