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培训
数字化转型培训

后浪 | 缔造两家上市公司,李想的20年创业之路

来源:观止研究院、书享界

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勇气。既要有勇气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也要有勇气拒绝愚蠢的事情,对该拒绝的人勇敢地说不。

——李想

李想与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同为80后,同为优秀的创业者,但是创业经历却截然不同。

高中辍学开始创业的李想,从最初的显卡之家到泡泡网,再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又从汽车之家到车和家,历经20年,从一个不懂管理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他曾在2019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连发数条微博,总结了自己20年创业经历的5个楼层,他说,“每一层的认知回过头来看都是天壤之别,以及无比的幸运。”

第一层楼,18岁之前,生为普通人;

第二层楼,18岁到22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第三层楼,23岁到27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第四层楼,28岁到37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第五层楼,38岁开始,成为一个顶尖的领导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想是如何从第一层跨越到第五层楼的。

1、18岁之前,生为普通人

1981年10月,李想出生在石家庄市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爸妈参加高考并同时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学习和工作,基本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

所以8个月大的小李想就被姥姥带回沧州乡下抚养,一直到7岁上小学,才回到石家庄。

初中一年级时,学校开了一学期的电脑课。这是李想第一次接触到APPLE II型电脑,当时的他一下子就被个新鲜的玩意征服了,从此,爱上了电脑。

当时李想的爸爸在剧团当导演,妈妈在艺术学校当老师,家庭并不富裕,买不起电脑,所以李想只好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到电脑书籍和杂志上。

在初一到初三的这段时间,他几乎花光了所有零花钱,跑遍整个石家庄,买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书和杂志。

直到高一, 他终于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电脑。这台电脑花了8000元,耗费了李想几个月的工资。

电脑买回家,原以为可以痛快地玩游戏。但是李想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游戏,反而对电脑软件、硬件和系统更加着迷。

他放学后、放假期间都去电脑城帮经销商组装电脑、卖机器。

慢慢地,他发现那些电脑杂志上写得非常不靠谱,90%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大部分作者都是从厂家拿来资料、凭空去写文章。

于是,李想产生了一个想法:写文章教大家如何选电脑和显卡。

某一天,老师在上面讲课,李想就在下面写电脑硬件选购指南,写了5000多字,把稿子寄给了《电脑商情报》。

两周后,李想接到电话,他的稿子被采用了,正版刊出,稿费500元,而且还占了满满一个版面。

这件事对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李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从这以后,李想开始大量写稿,他的文章不断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家用电脑与游戏》等主要IT媒体刊出。

刚开始,报社给他的稿费80~100元。后来因为他开始从用户的角度去写,有亲身体会,报社的稿费上涨到了200~300元。

从高二开始,李想每个月基本上都能收到1000~2000元的稿费。

1998年,上网费用还非常贵,8元钱上网费,4元钱电话费,上网一小时要花12元钱。

当年暑假,一小时网费下降到了1元钱,加上4元电话费是5元钱每小时,每个月上网要700多元,李想每天可以在网上呆5~6个小时。

他每次上网,都会浏览飞翔鸟等硬件网站的信息,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做网站不用心,有的信息两三天才更新。

于是李想产生了自己做网站的想法。

他把过去看过的书籍杂志都搬出来,用了3天时间,做成了“显卡之家”。半年后网站的流量就达到了日均3-5万。

当时,天时、地利都已具备,但如何抓住用户是关键。

抓住用户,就要抓住他们的习惯。

在当时,凌晨的网速快、网费便宜,往往是访客量的最高峰。

为了做好网站,他早上4点半起来,上网查资料,5点多就写好文章,在6点到6点半之前便更新完毕。

等到下午一放学,就跑到电脑城去熟悉的商家那里借用最新的产品拿回家测评,写稿,网上更新,投稿,第二天再把东西还回去,每天都是这样。

从此“显卡之家”成了李想的发稿中心,稿子放到网站上,各媒体纷纷来选择刊登。

华为管理之道邓斌

当时电脑正从2D向3D升级,出现了一些3D游戏,3D显示卡很热门,信息需求很大。

3个月以后,每天有1万多人来“显卡之家”寻找显卡信息。

到1999年,正值中国互联网爆发的前夜,有些网站会主动找李想合作,想在他的网站上投广告,广告显示一万次给他10元钱,广告公司会在中间抽点佣金。

很快,他就做到了一个月收入2万。到高考前,李想已经赚了10万元。而当时,李想的父母每月工资都是1000多元。

由于文章质量高、更新勤,“显卡之家”虽然还比不上《电脑报》那样的大媒体,但是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有时候因为他说某一款显卡好,会造成北京市场脱销。

有一次一款显卡的BIOS设置有问题,李想写出文章后,厂家把这批显卡招回了。厂家还给他来信,希望他在网站上发信息,告诉顾客如果买了这款显卡,可以去当地经销商更换。

虽然李想做网站的过程有点疯狂,但是事实证明他确实让所有同类网站都丧失了活性。

后来,高考在即,李想想到自己除了睡觉、吃饭,基本都在为自己的网站工作,如果上了大学,时间至少要砍掉一半。可是他想把自己的网站做大,觉得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于是他和父母说,他不想高考了,想专心搞网站。

李想的父母一开始无法接受孩子的这个决定,但是面对父母的反对,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妈,你不懂,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

看儿子如此坚持,李想的母亲也就放弃了让儿子读大学的想法,对儿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

1999年,他放弃了高考,开始全心创业。

2、18岁到22岁,从显卡之家到泡泡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创业开始前,李想分析了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比较懂硬件,但对互联网技术不是很懂,需要找人一起合伙。

这时18岁的李想找到了22岁的樊铮。

当时樊铮刚从河北科技大学毕业,在深圳打工,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一家做得不错的个人网站,而且他们曾经是竞争对手。

此时的李想找到他,说想和他一起创业。于是,他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关掉了自己的网站,回到石家庄,和李想一起成立新公司。李想占股60%,樊铮占股40%。

然后,两人租了一个办公室,办公睡觉,基本都在那里。此时的他们,信心满满,立志要把显卡之家做成一家伟大的企业。

2000年7月,互联网泡沫破灭。

当时,显卡之家的广告收入本来每个月接近2万,但这时候突然一下子就没了,而且还有广告商欠的广告费还没付清。

后来,李想和他的合伙人每个月拿着800~1000元工资,收入还是报刊发来的稿费。

到了2001年,李想遇到了他的第三个合作伙伴——比自己大7岁的邵震。

2000年冬天,邵震从北京到石家庄找到李想,说自己在北京有非常不错的人脉,可以帮助李想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并且帮他拉业务。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一个月发2000工资就行了。

但对于当时的李想来说,因为没了广告收入的支撑,他根本开不起2000元的工资。但邵震坚持要加入他们,说工资不用他开,工资和房租都从他的销售收入里出。

于是,邵震成为公司第三名合伙人。在邵震的建议下,公司由“显卡之家”,改名为pcpop,中文名“泡泡网”。

2001年春节假期过后,李想给邵震印好名片,邵震就开始在北京开拓市场了。

由于当时泡泡网已经有名气,邵震找到联想集团的QDI主板部,很快就从联想那里拿到了第一笔生意,拉回来14000元现金广告费,这下工资和房租都有了。

然后他又去华旗资讯公司,用卖广告位的方式,换回来3台电脑。办公机器也有了。

有了这个基础,李想选择进京拓展业务,樊铮继续留守石家庄,两线作战。

2001年底,李想从石家庄搬到北京来,租住在林业大学一个60平方米的房间里,白天办公晚上睡觉。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影响逐渐淡去,中国个人电脑时代来临,泡泡网走出了最初的困境,开始飞速发展。

2002年初,李想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搬进了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写字楼,正式商业化运作,当时的广告收入达20多万元。

2003年,22岁的李想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POLO 1.4MT。

这一年,泡泡网的广告收入不断增长,涨到近100万,前途十分美好。

但这时一个晴天霹雳向他砸了过来。

有一天,李想走进办公室,看到桌子上一摞辞职信,要辞职的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很多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占了全部编辑人数的70%。

这么多人的离职,让李想有点措手不及,只好疯狂地招新人,手把手地带,一个星期后,才把局势稳定了下来,网站也开始正常运行了。

经过这件事,李想开始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他觉得这次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自己太过于内向,只知道埋头做事,不懂得如何和团队沟通,不懂得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建立管理结构,所以导致自己的想法没有很好地传递给团队,也不了解其他成员的想法和感受,最终员工才会采取这种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

从那以后,李想开始改变,开始注重团队管理。

他删掉了QQ,强迫自己离开电脑,学会与人面对面沟通。

刚开始很难受,很别扭,但是他咬牙坚持,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各种机会练习,慢慢地,他开始适应了这种变化。

泡泡网的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留下来的人,能力提高很快,也很稳定,由于对公司战略理解透彻,执行力也很强。

很快泡泡网增长到了全国行业第三,位于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和中关村在线(ZOL)之后。

2005年,泡泡网的广告收入上升到了千万元量级。

3、23岁到27岁,成立汽车之家 遭遇2008年危机,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2004年的时候,虽然泡泡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成为了全国行业第三,但李想想趁着泡泡网还有利润,干点新事儿。于是他开始和合伙人商量要发展新领域。

当时李想认为如果在一个行业里做不到第一,他情愿不做。但此时要超越太平洋电脑网和中关村在线,几乎不可能了。

于是李想开始考察其他行业。筛选一圈之后,剩下房地产、旅游和汽车三个行业。

李想分析,房地产网站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站,需要将近1000多人的规模,这对于他们来说,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太大了,他们不擅长做这个。

而旅游网站需要强大的客服中心,也是需要几千人,所以这两个都不适合他们。

而反观汽车类的网站,当时市场上就没有一个做得出彩的,各种功能和页面,做得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内容基本都是厂商的新闻稿,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而且当时的汽车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造出的车不愁卖。当时李想认为,任何一个市场的爆发都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的过程,这是爆发的本质。

除此之外,汽车是标准化产品,品类比较简单,当时的汽车种类也比较少,对于他们来说,也容易操作。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李想决定,就做汽车网站。

2004年,他们便开始筹备建立一个汽车类的网站,名叫“汽车时尚”。

2005年,新网站上线了。在邵震的提议下,名字改为大气的“汽车之家”,英文名为Autohome。

在拓展汽车之家市场的时候,李想开始反思第一次创业的经历,发现无论多么懂技术,如果没有抓住用户诉求,自诩的专业度和竞争力,更像是一种自娱自乐。所以,汽车之家必须要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

最开始,他们到处签转载协议,把各个网站的内容转载过来,保证网站有一个基本数据库的结构。同时,又做了一个用户喜欢看的产品库,这个产品库的照片基本是他们派人去4S 店里,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体现真实和细节。

2005年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没有任何推广费用的情况下,汽车之家的访问量进入到汽车网站前五名。

后来,根据用户的需求,李想不断改进了市场的策略。

❶ 勤更新

当时,市面上的汽车网站晚上和周六、周日都不更新,但晚上和周末,是潜在买车用户浏览网站的高峰。

于是李想觉得这个对于汽车之家来说是机会,便要求团队每晚8点更新,周六周日也持续更新。

那时候他们会在周六、周日做两部分内容,时效性比较强的放在周六更新,一部分定时发布,周日更新。这样周六、周日都有更新,所以那时候汽车之家的访问量蹭蹭地往上涨,基本属于白送流量。

因为任何的消费者周六日都需要看车,那时候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看,一个网站一篇文章恨不得看十遍。而其他网站基本上没有新东西,只有汽车之家总有惊喜,所以用户一下子记住了这个网站。

全年365天,汽车之家一直坚持周六周日、重大节假日、早晨、晚上内容的更新,而且更新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文章、行情等内容。

当时,不到半年的时间,汽车之家的访问量就进到了前三名,依然一点推广费都没有做。

华为管理之道邓斌

❷ 发稿快、发原创

在进入汽车网站前三名以后,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有什么活动,基本都会邀请他们参加。

当时,所有的汽车网站在参加完汽车厂商的试驾会以后,文章的发布时间一般是一周以后。而李想和团队决定必须当天更新,而且得保证所有的图片、所有的文字全部原创,厂商的一张图片和一个文字都不许用。

这个举动不仅让汽车之家团队苦不堪言,也让同行压力倍增。

后来他们逐渐变成了整个汽车网站和汽车媒体的公敌,认为汽车之家在抢他们的的利益,所以中间也遭受到很多的抵制,甚至用公关的方式限制他们提前抢先发文章。

但还是有些厂商没有参与抵制他们,经常一个月前就把试驾车给他们。在别人发上市价格的时候,他们的测试文章就出来了。

直到2006年底,汽车之家的流量终于变成了汽车垂直网站的第一名。

汽车之家的流量做起来以后,李想决定要开始做经营管理。

在做汽车之家的时候,李想的思维模式开始转变了,他觉得他们必须要做到第一,任何他们自己能做到第一的,便自己去做,他们做不到第一的,必须找到能帮助他们做到第一的人,来加入到团队,他要什么都可以。

所以李想和团队决定建立要建立商业团队和管理团队。

当时经过投资人的介绍,找到了普华永道的经理,来当副总裁,主要负责他们的财务。财务方面的管理人才解决了,还需要一个COO。

经过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最后选了看似最不可能的秦政。

秦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就读于哈佛商学院,曾经就职于IBM和麦肯锡。他辞去麦肯锡的工作回国后,在蔡文胜的265.com工作,促成265.com被谷歌收购。这时候,他也开始找下家。

刚开始,李想和秦政的接触并不愉快,互相看不上眼。但是经过了解后,李想发现秦政是他们想要的人。

在投资人的牵线下,秦政开始和李想谈,他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股权要求。当时汽车之家的董事会否决了这个要求,给出的股权比例,远远达不到秦政的期望。

但是李想坚持要秦政来,股权不足的部分,他便从个人股份里转让一部分给秦政。

就这样秦政加入了李想的团队。李想管用户相关的事情,秦政管所有商业和管理相关的事情。

秦政的到来,使汽车之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企业,而不一个简单的公司和网站产品。

首先,秦政让他们所有的人去读《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常青》。因为这两本书,还帮团队找到了一些人才,更加完善了整个管理团队,比如他们当时的销售总监。

他来了以后,除了组建团队,还帮他们做企业文化。

当时做企业文化的时候,他们提倡,所有人想到什么,都可以写在黑板上都。最后经过筛选,只留下了三条。

第一条是他们的原则,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条是他们的判断方式,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第三条是他们的执行标准,先做好60分,再去做100分。

企业文化的完善对他们管理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带来的效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比如一个案子如果违背消费者的利益,他们的销售就不会接这个广告。

随着汽车之家在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和优化,2008年汽车之家的用户数量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一,营业收入也了好几倍,但是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大。

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汽车之家的现金流很差,资金链几近断裂,因为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厂商不结帐,广告公司也没有结帐的。

李想只好竭尽所能去找钱,但找遍了所有能找的渠道,都没能找到救命的资金。

现金流几乎断裂,公司眼看撑不下去了。融资过程中几度受阻,由此李想引起了团队的质疑。

当时公司的几个团队成员认为公司融资不利,李想要承担责任。

他们认为李想把秦致(原汽车之家CEO)、李铁(原汽车之家财务VP)招进来以后,公司经营不善,因为原来一直是赚钱的,现金流也很好,李想也要为此承担责任。

他们认为上市这块搞不定,要承担责任。反正,他们就是觉得因为李想能力不行,才导致公司陷入困境。所以邵震等团队成员要求罢免李想。

当初李想为招人,给了不少员工股份,导致此时的他无法左右董事会。好在秦政和一些投资人的帮助下,解决了李想尴尬的处,保住了李想的CEO位置。

接着,在投资人的牵线,澳洲电讯以51%的控股进入了汽车之家,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2013底,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李想仅持5.3%股份。

有人说公司卖的太亏了。但李想知道,当初澳电入局摆在他面前的不是公司估值50亿美元或2亿美元,而是生死抉择。

2013底,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李想仅持5.3%股份。

4、28-37岁,离职创立车和家,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2014年4月,特斯拉总裁埃隆·马斯克,专程飞到中国,向7位中国首批特斯拉用户,交付车钥匙。

李想正是这7位用户中的一位。那辆红色的Model S,让李想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驾驶感觉。

李想想到马斯克的传奇经历,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新公司,能够造出这样的汽车,颠覆百年传承的传统汽车制造业。马斯克可以,他为什么不可以?

李想的心中再次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2014年国庆,李想的朋友李斌找他聊天。李斌是汽车网站易车网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李斌想自己做车,问李想要不要加入。

李想说,投资可以,合伙就不了。

于是李想给李斌投了1500万美元,成了蔚来汽车的原始股东。

李想选择不合伙,主要是他自己也想做。

2015年4月10日,李想成立新公司“车和家”,在北京顺义区高丽营镇注册。

2015年6月30日,李想宣布不再担任汽车之家总裁,保留董事席位。

2015年7月1日,李想正式宣布车和家成立。

当时李想规划了两款产品。

第一款产品,是一款“小型智能电动汽车”(Smart Electric Vehicle),简称SEV。

这款车车身极小,平常的停车位,一个能停下4辆,不用建充电桩,电瓶可以拎回家充电。而且售价也只要几万元,价格不算特别贵。

李想投了2个亿做研发和建生产线。

新的团队和投资人,都对这个项目寄予了厚望。

忙活了2年,到了2017年年底,这个SEV项目却因为各种因素不得不停掉。

当时车和家的融资也不事很顺利,那是一个比较难的时期。团队为SEV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已经到了可以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的阶段。

但是李想认为把它研发出来是一个小的挑战,大规模量产再做出行运营才是更大的挑战。

首先因为中国低速车法规政策的问题,车和家不能成为一个运营违法车辆共享出行业务的独角兽,出了人命怎么办?还有欧洲分时租赁的实际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

在海外分时租赁运营中,他们选择落地的第一站是法国,他们测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放弃了。

当时法国最大的分时租赁运营商AutoLib宣告停运,证明因为这个市场不足以维持一个规模性的赢利企业。

他们在运营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李想果断选择停下来。

但是,出行业务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SEV虽然停掉了,但由于他们对于出行方面认知的成长,以及出行产品打造能力的不断精进,包括真正在硬件能力、成本核算方式上的综合积累,使得他们去跟滴滴谈合作的时候就非常顺利。

2018年3月,滴滴已经与车和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SEV项目停了之后,李想开始全力主攻第二个项目: 理想智造one

这是一款中大型SUV,主要目标客户为80后奶爸消费者。有6座和7座两种设计,瞄准的是全家出游的需求。

全家出游,很多时候是长途,对于新能源车而言,开长途,电池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万一开到一半没电了,无法像燃油车一样随时加油,只能等待救援。

虽然电驱动的体验非常好,也为真正的智能化、数据化、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但是,电池的成本、充电的环境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特斯拉和蔚来选择通过建立庞大的充电设施(快充、换电、充电车等)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李想选择在车这个产品本身,用技术来更便捷的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

电动车目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电池+电机驱动,一种是增程器+电池+电机驱动,还有一种氢燃料电池+电机驱动。

而李想的解决办法,是做增程式油电混动。

所谓增程,就是平时可以用电,如果快没电了,可以用燃油发电,把电充到电池里面补充电量。

普通的混合动力,是既可以用电驱动,也可以燃油驱动。增程式则需要先把燃油转化为电,然后用电驱动,既增加了设计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燃油转换时的能量损耗。但它的好处就是可以全程用电,无需切换。

而与纯电驱动相比,混合动力的好处是不用怕没电,可以随时加油。

当时很多人觉得李想的这个决定很大胆,很难实现。

但其实日本的日产汽车已经通过增程电动,让NOTE成为了2018年上半年整个日本汽车销量的第一,不仅仅是新能源,是所有车销量的第一,战胜了连续多年的销量王者普锐斯。

2018年10月,也就是车和家成立3年后,理想one终于正式发布。

理想汽车打出的口号是: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号称续航可以达到800公里。

2019年4月,开始在13个主要城市预售;根据其官网信息,预计第三季度开放试驾,年底交付。

2019年8月16日,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领投,投后估值约为2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

至此理想汽车累计融资额达到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亿元)。

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个人投资近1亿美元。同时,理想的老投资人经纬、首钢基金、蓝驰创投继续押注”。今日头条也在本轮融资中放进了约3000万美元。

2020年7月30日晚间,理想汽车在纳斯达克上市,最终发行定价为每股11.5美元,高于8-10美元的定价指导区间,总募资规模接近11亿美元,发行总市值为97亿美元。

这也是自2018年3月爱奇艺在纳斯达克以24亿美元IPO以来,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的最大IPO。

此刻的李想又朝着理想进了一步,已经成为优秀领导者的他,正朝着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顶尖领导者的目标而努力。

《华为管理之道》 邓斌/著

关于书享界:

广州书享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企业家出书策划 · 华为管理培训和咨询。由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华为管理之道》作者邓斌先生创办。自创办以来,书享界持续关注商业进化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为企业提供与时俱进的知识产品服务,包括《华为管理之道》、《秒懂力》等系列课程、战略管理咨询、工作坊、企业家出书策划等。其中金牌课程《华为管理之道》已讲授300余场,深获好评,同名在线课程订阅数超过17万人。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后浪 | 缔造两家上市公司,李想的20年创业之路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评论区 抢沙发

华为管理培训 · 数字化转型培训

服务案例联系书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