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来源:总裁读书会(winnerbook_club),书享界(readsharecn),本文根据作者7月17日在摘要&总裁读书会“美好生活 书香中国”城市行走进深圳活动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整理
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在当今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管理者与企业家们都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路径和方法。过去20年,深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在《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新书的发布仪式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作者宋志平讲述了在研究过程中,深圳创新给企业家参考学习的10条经验。
大家好,今天特别高兴来到深圳北大的汇丰商学院,参加《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新书的发布仪式,这也是本书的首发式,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是做企业的,做了40年,这几年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中国上市公司有5400家A股公司,有1800家中国在海外的上市公司,加起来有7200家。这几年,除了做会长的工作之外,我也做了不少教学工作,主要是给学校做EMBA、DBA商学的教育;还有一些时间,跟年轻一代的企业家进行交流,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还有就是为大家写写书,目前我写了24本书,前23本书都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都是将我过去的一些经验、思考和体会总结了出来。
我常说我哪里会写书呢?我都是先做后讲再写。先做,就是做企业、看企业、研究企业,有了一定的体会后在学校里给学员们讲,讲通了之后把讲的内容写一写,就是这样一个写书的过程,不知不觉地也写了24本。
坦率来讲,《创新高地》这本书和前面23本有所不同,因为这本书是针对深圳创新创业这样一个主题来写的,同时也是和刘科院士、沈清华先生,我们三人一起合作写的书。
为什么写这本书?主要是有几个原因:
第一,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现在讲“新质生产力”,它的核心实际上也是创新。
第二,深圳的创新在全国来看是“领头羊”,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级的创新高地,其改革创新的经验一直被全国学习借鉴,对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家知道每一天全国各地来深圳的学习团很多,有不少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来到深圳挂职学习,但我们感觉到深圳其实需要一本系统介绍深圳创新创业经验的书。为此,我们希望能够把深圳的经验系统地总结出来,并分享给到大家。
第三,这几年我在南科大(南方科技大学)做特聘教授,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了一个商业领袖学习的组织,给商业领袖和年轻的企业家进行培训,我在这儿也做了几年的培训教育工作。我希望能够为南科大写这么一本书,为南科大做一点工作。南科大希望能够打造成为深圳的斯坦福,我觉得南科大以及创新创业学院也需要这样一本书,将来可以作为南科大创新创业方面的教科书。
《创新高地》
宋志平 刘科 沈清华/著
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这本书主要写了深圳创新创业的一个生态,其中既写到了企业,也写到了政府,还写到了学校,写到了研究单位,以及写到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一下,深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创新生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第一章写了为什么说深圳是创新高地,创新高地“高”在哪里;第二章到第八章讲的是深圳的企业创新创业的案例;最后一章讲结论,也就是由此总结出来的深圳创新创业的十大启示。
这本书的核心还是讲企业和企业家,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所以这实际上是一本案例书。这本书我们先后走访了上百家的企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其中前两年还是在疫情的环境下进行的,确确实实下了不少的功夫,我们希望能够把深圳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在创新方面做一些介绍。
其实,这不是一本理论的书,而是一本对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书。这本书有点像吉姆•柯林斯写的《基业长青》,也都是从大量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来。这本书很好读,不光是对政府官员,对企业家与年轻的创业者,或者是喜欢研究企业的专家学者,我觉得都是比较实用的,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深圳创新的十大启示录
今天的分享,我主要想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结论部分,也就是深圳创新的十大启示录。
启示一:文化是灵魂,创新要有创新的文化。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写了一本书叫做《大繁荣》,他认为创新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个是创新文化,另一个是草根创新,这些都是创新的底层逻辑。
从深圳来看,深圳的底层价值观是什么,它的创新文化究竟来源于什么地方?这本书分析了两点来源:一是改革开放的文化,二是深圳的移民文化。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人怀着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想法汇聚到了深圳,这是非常之重要的。深圳这个地方恨不得人人都创新,家家都创业,在深圳待着的人可能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如果从其它地方来深圳的,就会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是深圳最底层的逻辑,也就是创新的文化。
启示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我们有时候觉得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但其实全世界的创新也依赖于有为的政府,尤其是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政府的作为对于创新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特点,深圳在这点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启示三: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我记得深圳有一位领导说,其实我们的荔枝不如东莞的好,海鲜不如香港的好,深圳的土特产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这句话说得很直白,但一语中的。
深圳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深圳是企业家成长的沃土。这么多年来在这片沃土中成长出了一大批企业家,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家,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家,企业家是深圳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在研究深圳的创新时,也感觉到深圳创新的一个核心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深圳创新的原动力。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认为企业家精神主要有三点:一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但是企业家也是创新的灵魂。二是坚守。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不是三下五除二的马到成功,做企业是一场马拉松,可能十年磨一剑,可能磨了十年也不见得能够出一剑。我以前也跟大家说过,做企业没有十年二十年做不好,要想做到极致可能需要三四十年。大家会问:宋总,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我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做过的企业都经过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坚守是企业家精神里非常重要的一点。三是责任。市场营销无国界,但是企业家有祖国,作为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我还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关于“企业家社会”。到底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组成?德鲁克先生说过,大家都希望高福利,高福利是养懒人的社会,它不可持续。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企业家社会,人人都创造财富,财富多了自然就有福利。如果人们都不创造财富,都去找福利,可能最后就活不下去了。
企业家精神不只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兴衰的问题,也关系到一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企业家精神很重要,应该建设企业家社会,而深圳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企业家社会。
启示四:民企创新活力强,要精心呵护。
深圳这些年创新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来看深圳这个地方,深圳在成长过程中民营企业确确实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它在整个深圳发展当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像华为、腾讯、比亚迪等这些领头的公司,它们不光是深圳的领头公司,也是全国相关行业的领头公司,甚至是全世界一流的公司。这一点在深圳也是看得特别清楚的,深圳在保护和呵护企业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
启示五:用好资本杠杆,撬动创新创业。
创新离不开资本。当年熊彼特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讲到“创新是新组合,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资本是企业家创新的杠杆”。如果没有资本,企业家是没法创新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深圳的创新中资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深圳目前有560家上市公司,我去过南山区的粤海街道,这一个街道就有107家上市公司。所以,这么多年来,资本对于深圳的创新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资本。
我之前到有些省里、市里去,有的领导跟我说:宋总,我们这儿一缺技术,二缺资金。我说,我要纠正一下,第一是缺创新文化,有了创新文化就会有技术;第二是缺资本而不只是资金,资金找银行借就行了,但是借了还要还,而资本才是企业和企业家真正勇于创新的杠杆。
启示六:引才重要,用才更重要。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现身说法。比如在海闻院长和刘科院士的身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海闻院长原来是北大的副校长,后来他来到了深圳,创办了汇丰商学院。世界上的商学院我去过不少,对比起来,我觉得汇丰商学院无论是在设计上、环境上、设备上、配备上,都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称得上一流的商学院。像海闻院长这样的人才,深圳不光是把他吸引来了,而且还给他支持,搭建了一个平台,从而成就了一番天地。
不光引才,还要用才。比如刘科院士过去做过企业家,做过学者,还是澳大利亚的外籍院士,世界知名的能源专家,他的功夫是很深的,对能源也有独到的、深刻的洞见。他也是被深圳引进过来,做了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的创院院长,之后他们又邀请我过来做特聘教授。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引才和用才是非常重要的。书里还讲了很多的例子,今天他们两位正好在这里,我们从中更加能够感受到引才和用才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人才很重要,但有的地方引进人才是那种叶公好龙式的,比如引进了多少知名专家、多少院士等等,但是否都用好了,是否给他们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他们的能力和价值在这儿是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都值得我们深思。而深圳在这一点上不光是给人才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关键是给人才搭建了发挥作用的舞台。
启示七:完备产业链条,带动创新繁荣。
创新需要有一个链条。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案例,美国硅谷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多次到深圳出差,后来在深圳的华强北看到琳琅满目的手机配件后,居然自己购买了主板、电池、听筒、显示屏、传感器等等,然后组装了一台当时流行的苹果手机。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围绕着这些产品的产业链很齐全。
产业链至关重要。我们说硅谷的IT,这个地方的产业链是很齐全的,很多企业聚集在这里,其实深圳也是。深圳的产业链也非常齐全,现在还有针对5G、智能网联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的“链长制”,也就是由市领导亲自担任“链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补链、强链、延链,打造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产业链。
为此,我们看到,这些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并不是孤立的,不是随便搞几家企业就能够做起来的,一定要有产业链的配合。这也是深圳创新的重要启示。
启示八:办好教育,要重视“结构”。
教育很重要,因为它是创新的基础。美国有一个人叫做范内瓦·布什,原来是麻省理工的一个院士,二战之后美国发现它们的技术大部分都来源于欧洲,到底美国怎么才能够在技术上有自己的原创呢?当时的美国总统就让范内瓦·布什写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现在我们也翻译了过来,也就是由中信出版集团翻译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本书。
这本书讲了什么呢?它讲的是美国要想在技术上发展,必须要把教育和基础研究做好。深圳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创新高地,要想成为中国的硅谷,同样也得重视教育和基础的科研。任正非先生说,我们缺的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我们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等方面努力去改变,才有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起来。
深圳这些年在教育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记得最早有深圳大学,之后引进了不少学校的研究院到深圳,后来又办了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在内的几所知名的大学,等等。
学校对一个地方的经济至关重要,这里面不光只是说理工科的研究,还要有这些院所,以及商学院。其实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有没有好的商学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有的地方政府还没有认识到。所以说,教育不光培养了人才,教育也是创新的基础。
启示九:拓宽视野,在全球组织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要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但是创新也要开放,要把全世界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我们不光要加大自主创新,还要加大集成创新,要把各种资源引入过来。像华为在全世界有100多个研发中心,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能为华为所用。为此,我们看到深圳不光要改革,还要开放,关键是体现在开放方面。
启示十: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共享机制也很重要,我去年出了一本书就叫做《共享机制》,做经济要共享,做企业也要共享。过去叫激励机制比较多,后来我将它上升到共享机制。也就是说,今天做企业不仅要有企业家精神,以及做好企业的带头人,还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这就需要机制。
什么是机制?机制就是指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关系就有机制,没关系就没机制。我们今天看到,企业里的员工、干部、技术人员,他们不光是劳动者,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德鲁克讲的是知识工人,任正非讲的是知本主义。为此,今天我们做企业分配的时候,不能只看到金融资本的作用,还要看到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都要共享财富。
华为一方面有任正非这样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另一方面有财散人聚的共享机制。任正非跟我说,老宋我叫分享,我说分享也行,共享也行,总之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机制,这样大家就能够力出一孔。做企业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我最近去了山西平遥票号,平遥票号也就是今天的银行。平遥票号在200年以前的机制就是股东是银股,掌柜、账房先生和伙计们是身股,年底分配怎么分呢?银股分50%,掌柜和账房先生分25%,伙计们分25%。200年前的山西平遥这个地区居然创办了一个覆盖全国大城市的银行系统,就是靠机制。
机制就是要从人性出发,到底人是怎么想的,他需要什么?我经常跟大家讲管理的真谛实际上就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实际上就是要把机制这件事用好。在企业里,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而有了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机制是创新的活力。如果没有机制,创新也没法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为此,我们做企业不能光看到厂房、设备、产品、现金,最重要是要看到人,要看到人心,人心的向背以及人性是怎么运作的,机制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大家可能会特别关注一个问题:深圳确实有些特殊性,那么深圳的这些创新经验和启示适合在其它地方学习和复制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创新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创新是可以学习的,而深圳创新的经验和启示也都是可学习可复制的。我们写这本书的初衷和意义,就是要把创新这层神秘的窗户纸捅破,把这些特殊性归纳成一般性,找到创新背后的规律和底层逻辑,让大家共同来学习,并由此推广和促进其它地区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希望大家喜欢《创新高地》这本书,这本书的创作花费了不少心血。其实写深圳是有难度的,写深圳的创新创业也是有难度的,因为深圳太博大精深了,深圳企业的创新创业故事也太厚重了,我们三个人用了三年时间也不见得都能够挖掘出来,但是我们尽到力了。也希望大家以后共同努力,慢慢把它写得更加完善,写成一本更好的书!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宋志平:深圳创新10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