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培训
数字化转型培训

杨勇:学标杆,要学“神”,而非“形”

0

版权声明

来源:书享界(readsharecn),本文摘自《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

作者:杨勇,华为“金牌团队奖”得主,研发与流程专家。曾任多家企业董事、CEO和COO等职务,中国电信、苏泊尔、雷允上药业集团等20多家企业流程辅导顾问。

 

导语

华为最值得业界学习的一点是:华为如何构建流程型组织。流程是企业拥抱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但很多管理者把流程等同于管控和合规,从而导致流程沦为复杂的代名词,这是对流程的巨大误解。杨勇先生用严谨的逻辑和简洁的语言,还原了流程的本质——流程即组织力,持续赋能企业成长既要有效率又要有效果,把今天少数优秀员工90分的做法固化成为明天大多数员工60分的要求,从而拉动企业能力的中线值持续上升。《流程即组织力》这本书深入浅出,值得中国企业管理者集体研读学习。


——邓斌
书享界创始人
《华为管理之道》《华为数字化转型》作者

2024年5月,华为金牌团队奖获得者、流程咨询资深顾问杨勇的新书《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正式上市。《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从流程定位、流程规划、流程建设、流程推行、流程运营和流程优化等六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了企业流程管理之道。在自序中,作者杨勇阐述了本书的写作本书的初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体内容。现将作者写作初衷分享如下:

1

流程即组织力

杨勇/著

 

学标杆流程切忌走“捷径”

 

自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以来,华为顶住了美国实施的四轮打压。重压之下,华为仍然顽强地生长,持续高速发展。华为的厚积薄发,得益于持续20多年的管理变革。管理变革为其积累了雄厚的硬实力,即使“大雪压青松”,仍然“青松挺且直”。诚然,美国的打压是一把双刃剑,在限制华为发展的同时,又把华为的实力呈现给全世界。

 

此后,各行各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向华为学习的浪潮。很多企业从华为的发展中看到了管理的力量,看到了管理构筑的核心竞争力,纷纷开展向华为学习管理经验的变革。

 

其中,一部分企业希望通过照搬华为管理法,来构建自身的管理体系,但经过多次尝试后,均以失败告终。

 

这类企业的做法,本质上是追求照搬使用,没有探求标杆企业的成功管理是“为什么”, 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这不禁让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些企业在照搬学习上趋之若鹜?

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华为是怎么做的?还是因为看到了华为1998年削足适履地穿上“美国鞋”,希望自己也能一样成功地穿一双“华为鞋”?

无论基于何种初衷,不顾及自身与标杆之间的差距,完全照搬移植的学习方式,都是流程建设和其他管理建设上的大谬之法。

1998年,华为学习IBM的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时,任正非先生用了“削足适履”这个词来形容华为向IBM学习的决心。但“削足适履”常被部分企业理解为“完全照搬”,其实大错特错。

这两家企业在产品类型、企业发展、行业属性上有相似之处。“削足适 履”的背后,是华为虔诚地向IBM学习的态度,是200多名IBM咨 询顾问根据华为公司现状,将IBM的成功经验总结落地于华为土壤的管理实践;是华为由外而内地循标杆流程之神,走自有流程之路的变革成果。

在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看来,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华为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引进来的,而管理和服务却不可照搬引进,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去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论,并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 并畅行于全公司、全流程。

在流程建设上,也须如此。企业要想从标杆企业取得真经,必须以学习成功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为目标,再与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才能构建企业自身流程的最佳实践。在流程建设上,只想追求“简单快捷”、“立竿见影”的“照搬模式”,必然导致“水土不服”,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

我在给企业做流程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常遇到企业家提出这样的需求:“请问杨老师,可不可以把华为公司的流程给我们,我们照着做就行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问企业一个问题:“请问贵企业与华为相比,在人力和资源上有什么差别?”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很多企业家往往都会放弃最初的想法。当然,即使我有标杆企业的流程,我也无法提供给任何企业(更何况我也没有),毕竟这是原则问题。

实际上,想通过照搬标杆企业流程来建设自身流程的企业还真不少。

悟其神,方能得其法

照搬其他企业的流程成果,通常被他们认为是一种省时、省力、省成本的“捷径”。但这种“捷径”,往往只是看上去美好。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永远也无法落地的“捷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程建设不仅仅是流程,本质上是企业资源的建设。

无论是企业文化意识、管理思想、经营规模、企业文化,还是 人力数量,每个企业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企业的土壤不一样。到 底是自己种树,还是直接移植?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土壤来,否则 必然出现“南橘北枳”的后果。

实际上,水土不服,远比成长缓慢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这好比,你的脚和别人的脚尺寸不一样,但你非要穿一双 和别人一样的鞋,结果不合脚,不但脚痛,还走不了路。

第二,流程建设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虽然我们看到华为在流程建设等管理变革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果,但是,华为如今的厚积薄发,都是在20多年长期坚持变革的过程中成长的结果。

流程能力、组织能力、IT能力、内控能力、变革能力等诸多能力无一不是变革过程的产物,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

实际上,企业要想不经过变革过程,直接照搬标杆企业的经验,从而获得成果的做法,只能是一种奢望,如镜中月、水中花,虚幻不可得。

在流程变革之路上,唯有日拱一卒,方可终获成功。

第三,要学“神”,而非“形”。

我认为,在向标杆企业学习流程建设和优化的变革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远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

因为,知道“为什么”才能明辨流程变革的方向,才能知晓要去哪里,要借鉴哪些方法,要怎么变。

企业要把流程建设成“神”似标杆,而非“形”似标杆,才是抓住学习标杆流程的精髓。

学标杆流程法,与自身特点融合,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流程体系。像华为一样建成“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无生命体管 理的系统”,非一日之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常跟企业接触,发现一部分企业将标杆流程法在自身企业业务中不断实践,通过5年、10年的坚持,逐步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赋能业绩增长的流程运营体系。这类流程建设成功的企业,是在标杆学习中“悟其神,得其法”的典范。

铸就高绩效增长的组织力

 

要做到“悟其神,得其法”,必须抓住流程之神。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企业经营的灵魂是客户需求。

也正是因为有了客户需求,企业才拥有业务。有业务,业务就需要管理。要管业务,就需要流程。本书从流程定位、流程规划、流程建设、流程推行、流程运营和流程优化的六个维度来阐述流程管理法。

 

如果就流程谈流程管理之法,也就失去了流程存在的意义。流程脱离了业务,流程就失去了灵魂。实际上流程管理于外,业务管理在内,业务与流程如影随行,业务是流程之神,流程是业务之形。

只要沿着业务前行的方向,就可以找到业务的最佳路径,这条路径就是流程。再沿着流程主线,以最佳方式配置业务作战资源,流程就承载了组织能力。

流程把业务和业务需要的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能打胜仗的组织能力。这样的组织能力,是为业务而生的能力,是匹配业务的能力,是通过流程主线把资源和能力串起来的聚合力,是企业自己的大组织能力。因此,流程即组织力。学华为流程管理之道,筑企业自身的流程体系,造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

 

本书是借流程之名,行业务管理之事。笔者希望本书《流程即组织力》能在企业业绩增长之路上,助力企业家和管理者们:用流程之法,打造业务高绩效增长的组织能力。

 

11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杨勇:学标杆,要学“神”,而非“形”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评论区 抢沙发

华为管理培训 · 数字化转型培训

服务案例联系书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