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
来源:企业家杂志(qiyejiazz),书享界(readsharecn),本文摘编自周其仁2025年新作《寻路集》
作者:周其仁,中国经济学家,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有《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城乡中国》《改革的逻辑》《寻路集》等
当全球供应链重构遇上国内经济转型,企业与个人如何在新变局中寻找确定性?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教授在新作《寻路集》中指出:突围之道仍在更高水平开放。我们精选书中72个洞见,从全球化本质到企业生存法则,希望为前行者提供深度的思考与启迪。
1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1.求学是求“学问”,重点不在记住答案,而在怎样发问,在于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
2.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生产,实现交易,本身并不免费,要花费成本—寻价、获客、谈判、订约、履约以及处理争议等,这都需要在生产成本以外付出资源和时间。
3.事实上,在所有科学活动里,问题导向都极为重要。当下热得不能再热的人工智能,是众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跨界合成结果。但论驱动之源,1950年图灵那一问—“机器能思考吗?”—应该是个元问题。虽然他本人也没有完全给出答案,但他的问题启迪无数后人去寻找答案。
4.求学当然是为了求知,那就要了解人类知识是怎样发现、发明、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多多掌握人类已知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怎样探索未知,如何培养探索未知的能力。
2
全球变局
5.所谓贸易战和科技战,都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国别政府,其二是企业和消费者。从长远看,有利于市场相互来往的政策,才真正有利于任何一个国别政府。
6.回顾战后全球格局,可以发现,虽然大国主导着国际秩序,但率先走开放之路的,却是小国。
7.对外开放推进国内改革,大幅度降低体制成本,释放出长期贫穷所积累的廉价要素参与全球竞争的巨大优势。
8.无论所在国家是大是小,有能力参与全球市场经营的企业就有机会成长为跨国经营的全球公司。
9.当交易定理、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这些基本经济逻辑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作用时,人类连接方式在发生重要变化。
10.全球市场的活力来自跨国别的市场竞争。
11.客观评估当代全球化,可以说通是通了,但远没有平:“通”带来全球范围比较优势的发挥,“不平”则产生摩擦和冲突。两股力量角力,谁占上风随势而变。
12.一般来看,先进者在明处,追赶者在暗处;先进者易骄傲自大,追赶者埋头苦干;先进者成本(包含体制成本)曲线率先转低为高,追赶者凭后发优势苦苦赶超。因此,先进、发达、富裕从来不守恒,亮眼的繁荣中心从来在地球表面移动。
13.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赢家输家,首先在国家范围内形成政治集结,各国政治家,特别是大国政治家,处理国际关系首先面对的却是国内公众与舆论的反应。
14.贸易战僵局甚至还可能转为地缘政治危局。在这种情况下,跳出国别划界的思维惯性,从市场层面的全球化看问题,可以发现新的对策选择,开拓化解贸易战的新路径。
15.限制发达经济体内具全球独到优势的技术出口,受伤害最大的不仅是这些高科技公司,还有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
16.国别本位的全球化正遭遇重大挫折,但市场本位的全球化还会顽强而艰难地推进。
17.回看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谋求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虽然过程中有过干扰,也有过失误,但总体而言,近代落伍的中国人总是期盼把经济发展起来。
18.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得益匪浅,资本可以全球流动,产品也可以全球流动。
19.美国公司有发明,有升级,有创新,但并不一定带动美国相应的就业增加。这是当代全球化的新挑战。
20.全球化福利分布很复杂,美国国内分化,中国国内也分化,结果就是开放中有摩擦,也有紧张。
21.斯隆早就说过,商业竞争就两条,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迄今为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立足主要靠成本优势,但论独到性,差距还有点大。这是现实,也是出发点。
22.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经济被围住了,需要突围。具体讲,是三大突围。第一,改革突围,把体制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下来。第二,开放突围,坚持以更高水平的主动开放应对经贸战,绝不走封闭老路,绝不以封闭对付贸易战。第三,创新突围。
23.全球化波折和中国经济增长的脉络是清楚的,就是从长期封闭走向开放,发挥了落后经济体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但高速增长多年,全球化格局生变,内生矛盾和冲突外显,中国经济非谋求在新形势下的突围不可。所以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突围方向,发现并积累新经验。
24.地图上任何一个行政块块,幅员大小、人口多寡仅在其次,在科技、投资、贸易、文化等方面是不是与世界相通,来来往往的质量与密度够不够高,才更为重要。
25.若围局为真,突围也必为真。
26.对创业精神旺盛的企业家而言,一大二薄的市场很适合小公司初创到发达地方行并购,设研发,付费共享科学实验平台,不少头部公司早有所为。但是,更多企业还是望而却步,理由也显见—“太贵了”。是的,动辄数万欧元年薪的员工,怎么用得起?一步登天不容易,先把触角伸过去试试水,练练手,换换气,不是很好吗?
27.地图上任何一个行政块块,幅员大小、人口多寡尚在其次,在科技、投资、贸易、文化等方面是不是与世界相通,来来往往的质量与密度够不够高,才更为重要。市场经济以企业为本,而企业不同于行政机构,无须也绝不应该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在全球市场网络里选择合适节点,敢于也善于到更宽处布局,是极不确定环境里企业突围的一条可选路径。
28.新的竞争格局一定会引起重大的反应,一个在位的大国和一个追上来的大国,要完全和平相处并不容易。
29.一旦发生重大地缘冲突,世界的经济中心会转移。
30.在我们这个时代,企业无远弗届,只要找到好客户,就可以走出去,把产能带出去,推进当地工业化;把当地农民转成工人,当地的购买力就能提升,市场就变厚了,否则我们永远找不到全球贸易的增量。
31.为什么这么“卷”?是因为注意力放错了地方。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而没有放在客户身上。
32.大变局就是全球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比较根本的是美国的变化。决定时代结局的,是看似不起眼的普通人物发现并抓住的新机会。
33.与奥运会大相径庭,现实世界里的政治经济军事竞赛,换冠军伴随换规则、换秩序,这才是现实的全球大变局。
3
增长支点
34.内需除了消费,就是投资。我的看法是,投资与消费有矛盾,但不对立。从概念上讲,投资就是减少今天的消费,以换取明天更多的消费。
35.党政权力掌控投融资决策,最大弊端是责任链条容易松垮。
36.所有过去发生的投资,都要靠当下消费来消化。已经酿出来的酒,就得有人花钱打了去喝。消费不足,过去的投资就没有收效。
37.当下的经济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鼓励创业和创新。
38.具体到创业和创新,法治尤其重要。道理说来话长,要点一是法治约束并保障自由,而创业和创新依赖最大限度的自由;二是法治提供稳定预期,而创业与创新面对更长时间、更大不确定性,预期不稳,难以成事。
39.改革不仅推动了民营快递的崛起,也促进了邮政服务的改进。市场竞争的引入倒逼邮政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使整个行业和全体被服务对象受益。
40.法治也事关产业、实业、企业和企业家,特别事关创业和创新。经济转型越深入,创新越频繁,法治建设就越重要。因此,企业和企业家非关心法治不可,非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不可。
41.中国的实际经验提醒我们注意,起飞后的经济增长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42.飞起来的中国经济,还非保持一定动力不可,在有的情况下,甚至还需要加大动力,才能从容应付多种猛烈颠簸。
43.在农村拥有不小的物业,也有能力在城市挣钱,为什么一家老小就不能落户城市呢?答案是两点,其一是农村集体名下的资源—即便拥有三个门牌的农民私宅,以及子孙无偿从集体得到宅基地的权利—不得转让给非农村居民;其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准过低,不足以支持在城市落户。
44.巨量平地资源被建成农民房,海量建成的农宅却常年空置,农民工在挣得收入的城市难以安居,农民宜居之处能创造的收入流又偏低。这样的资源配置效果,表明制度性矛盾终将受到资源约束,不可能支持经济持续增长和体制延续。
45.中国城乡土地问题难上加难,源于现行体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脱节。从全国范围看,权利重新界定并通过新的法律,难度依然不小。地方性改革试验提供了突破的经验基础,但全面开通农民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之路,尚需各方持续努力。
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对症下药的改革政策,除了药方对,用药量还必须足。“大象感冒,不能用小勺喂药”。方子对,药量足,政策措施才能见效。国企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自贸区和自由港,药方子都对,要考虑的是加大用药量。
4
来来往往
46.现在,重启经济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尽最大努力重启来来往往。
47.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小到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家庭,都没有办法关起门来就完成财富生产,所有财富都是在与他人的来来往往中产生的。
48.当代的全球化,就是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来来往往的水平越来越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精度越来越高。也只有在高频率的来来往往过程中,分工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不同地方的企业才能择专而精,形成更复杂、更富有生命力的分工体系,才能更高效率地生产财富。
49.所谓“大算盘”,就是争先恐后要把自己地方、自己企业的产品,主动在更大范围提供给更多人群享用。只考虑把别人的好东西招过来,还只是小算盘,把自家的好东西给别人家、别的地方享用,才是大算盘。
50.你好的供给别人,别人好的就痛痛快快地买,才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才是打更大的算盘。
51.城市的能级由其服务能力决定,服务能力越强,辐射范围越广,让他人受益程度越高,才越称得上中心城市。
52.志向远大的城市要追求向更大范围提供服务辐射,并在更高质量的来来往往中发挥自己的中心职能。
53.美国政客固然有长臂,为什么中国公司不可以有长腿?认准了来来往往造福人类的道理,中国企业一定能够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应对一切“逆全球化”的挑战。
54.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探索的是冲破行政框架配置资源。双城圈是市场圈,不是行政圈,让市场发挥更具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市场做不了的事。
55.问计于民,其实就是问计于市场。过去讲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地方政府官员也一样要有企业家精神。
56.要关注市场发出的信号,堵得一塌糊涂的地方,才需要上投资项目。
57.不要动不动就指责中心城市“虹吸”了周边资源,城市不能越摊越大、越摊越薄,没有辐射能力和溢出功能。
58.正确的城市方略,就是像上海和深圳那样,加密在前、辐射在后。
59.其实市场竞争,独到性是制高点。
60.城市影响力源于辐射力,一个城市能给予别人的越多、越重要,影响力就越大。
61.城市的核心是辐射,也就是要给别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城市作为全球经济网络中的节点,终究由其贡献的辐射能量来决定各自的相对重要性。
62.战略着眼点是增强辐射能力,要给别人东西。搬人家现成的甚至过剩的能力,搬再多也辐射不出去。建设中心城市和全球城市,牛鼻子是提高辐射能力,立足于辐射促集聚。在市场竞争里,给人越多,自己越强。
63.下一波民营企业很大程度是科创型。
64.要明白,仅有钱财不足以成为资本。钱财在市场里运行,一刻也离不开有本事之人。所谓企业家才能,就是善用本金,善用企业动员到的一切资源,成功地在市场里博弈。
65.企业家的本事是真本事。这里没有恭维的意思,而是说,市场经济大浪淘沙,没本事的早晚被淘汰出局,有本事的才实现“剩者为王”。
66.做生意要有本钱,由市场本质特征决定。这里所谓本钱,一是本金,二是本事。
67.商海风浪变化莫测,从长期看,一靠企业本金,二靠企业家本事,凭“两本”制胜。
68.“顾客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对不对?非常对。定位理论要在此基础上再走一步。真正以客为尊,要下功夫了解客户的心智结构,学习从客户出发看市场、看产品、看技术、看自己。
69.在企业家的心智里,不但要以本地、本国消费者为中心,而且要以全球消费者为中心,把定位之路越走越宽,实现分工深化,为提升国民财富做贡献。
70.对企业直接影响最强的是客户,只有客户是给企业钱的,企业动用的所有资源、付出去的所有费用,讲到底都从客户那里来,也只有从客户那里来。
71.从对标企业的经验里得到的启发是,但凡公司还开着,精益化管理就须臾不可或缺。
72.当下经济形势,对向死而生的民企来讲,免不了苦撑苦熬,不过但凡公司还开着,精益化管理就须臾不可或缺。
《AI领导课》
大卫·德克莱默/著
邓斌/译
(2025年4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数字化转型价值收益》
蒂姆·博特克/著
邓斌/译
(2025年6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
《AI启示》
作者:桑托斯、萨拉姆、达希尔
译者:邓斌
(2024年10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数字化领导力》
作者:艾萨克·萨科里克
译者:邓斌、王磊
(2024年6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华为数字化转型》
周良军 邓斌/著
(2021年10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学习华为三部曲”
(《华为管理之道》《华为成长之路》《华为学习之法》)
作者:邓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程合作联系方式:
- 公众号 : @书享界
- 官 网 : www.readshare.cn
- 邮 箱 : shuxiaomi@readshare.cn
- 手 机 : 15014156681(舒小米老师,微信同号)
-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5号Monday产业园B座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周其仁:全球视野下企业发展的72个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