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相鹏
人们喜欢将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比喻为“打江山”,这也不无道理。毕竟,都是从零开始,领导一帮人马,干出一番事业。
经常听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伟大女人。其实,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开国帝王背后,往往也有一个或多个学富五车的杰出谋士。
从政界看,纵观历代开国核心团队,几乎都有“黄金搭档”,既有雄才君王,又有大略谋臣。比如,刘备与诸葛亮,刘邦与萧何,朱元璋与刘伯温。
从企业界看,企业家扬名四海的背后,往往也有咨询公司、常年顾问的身影。
任正非也不例外,他的成功,离不开众多顾问公司和高参的专业帮助。但在其中,如果只能选择一位来作为他的“诸葛亮”、“刘伯温”的话,那可能就非黄卫伟老师莫属了!
(黄卫伟)
黄卫伟其人
世人听说华为、任正非的很多,知道黄卫伟的却凤毛麟角。原因是他和华为一样,也很低调、自律。他一般不抛头露面,很少接受其他公司的邀请,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因此让人感觉比较“神秘”。
他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1951年生于北京,现年67岁。1982年毕业于山西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5年毕业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他还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虽是生产运作管理出身,却成为战略、组织、人力、财经与会计等领域的综合性高手;主要研究领域有生产运营、物流、流程再造、战略管理、创业管理、营销、人力资源与财务;在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管理者激励等领域获得重大成果。
和一般的学院派不同,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实战经验,从1996年开始就担任华为、TCL等公司的顾问,至今已经服务华为22年。
他很有定力,喜欢把事情的本质钻研透彻。他因为相貌酷似基辛格,被人称为“黄辛格”。
他曾在加拿大和美国的知名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二十余篇文章,被发表在《管理科学》、《企业管理》、《中国企业家》等知名的学术期刊或者主流杂志上。
他曾潜心研究哈佛经典案例,精通于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并将原汁原味的哈佛案例教学法用于中国商学院EMBA的教育中,是目前国内商学院极少数能精通哈佛案例、使用全英文进行哈佛案例教学分析与指导的教授之一。
他著有《生产与作业管理》、《EVA管理模式》、《走出混沌》、《管理系统模拟的方法与实践》,翻译了《管理学》、《运营管理》等著作。
笔者曾拜读过他的著作《生产与作业管理》。
他在23年前在这本书中阐述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适用,比如:
日本汽车何以能以优质价廉席卷美国市场?不是因为日本公司的设备比美国公司好,而是日本公司的生产与作业管理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同行。
服务业别无选择,只能大量吸收并采用制造业成功的和最新的生产与作业管理技术,来改进服务作业的管理。
与国外企业的生产与作业管理水平相比,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相当大。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现场脏乱差、库存居高不下、定额残缺不全、生产计划粗糙、质量管理不严的问题。表现在产品上,就是质量差、成本高、交货期长。
我国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不仅在方法手段上与国外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而且在观念上落后人家几十年。当国外先进企业在普遍推行以“无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方式、柔性制造和职工自主管理为标志的世界级制造方式时,我国企业的生产与作业管理还徘徊在靠库存调节生产;靠检验保证质量;靠加大批量量提髙设备利用率;靠加班满足交货期要求的低水平传统管理阶段,这种落后状待扭转。中国要想让世界各国仰视,首先得让“Made
in China”令全世界消费者信服。
写书,决不仅仅是讲述怎么管理生产与作业,而是要处处提醒人们,为什么要这样管理生产和作业。
写书一定要有主线,重点突出。本书不是要囊括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所有方面,而是紧紧围绕从生产作业战略到生产作业计划这条主线,来展开最必要的理论和方法的讨论。
(华为蓝血十杰之一,任正非右手边为黄卫伟)
“首席管理科学家”的三层含义
1、“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这四个字放在一起,至少表示认可:管理是一门科学。
光这一点,就能超越一大半老板的认识。很多老板仍然认为管理是一门艺术,依赖悟性、揣摩、直觉。
“科学”这两个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它的真正含义。
“科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客观性,也就是说符合客观实际,不是胡编乱造;
第二个特点是系统性。也就是说必须是系统的、完整的,研究和理论都不是支离破碎的。
第三个特点是可验证性。比如,冰溶于水之后的温度比水低、比冰高,这个结论不仅在中国是这样的,在冰岛也是这样的;在古代是这样的,在今天乃至未来也是这样的;这个结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重复出现、可以验证。
复现才能复制,能复制的才能做大,才能不断沉淀为平台,对于管理科学而言,就是不断沉淀为管理平台。
公司只有成为管理不断优化、固化的平台,才能不依赖个别能人,才能又快又稳地做大做强!
2、“管理科学家”
很多专业、精英人士,都希望能成“家”,例如,从科学工作者到科学家,从教师到教育家,从某某“学者”到某某“学家”, 从创业者到企业家……曾经有个段子,说的是有水平的诗人该怎样成“家”,总不能叫诗家吧!于是最后确定为“诗作家”。
同样的,华为认为,管理这门科学学问精深,能让企业受益匪浅,这个领域的高级人才也可以成“家”,于是“管理科学家”应运而生。
3、“首席管理科学家”
最近多年来,“首席”被广泛应用,CXO中的C指的就是首席,如首席执行官、首席战略官、首席增长官,还有首席科学家、首席指挥等。
既然管理科学的学问深、作用大,那么提倡“不让雷锋吃亏”的华为,也会给予他相应的地位,比如“首席管理科学家”。
怎样用好“军师”成就大业
1、准确识才
任正非慧眼识珠,看到黄卫伟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定力很强、办事扎实、善于把问题钻研透彻,就一直留在身边作为可以倚重的高参。
2、高效用才
黄卫伟的办公室被安排在任正非的旁边。
他经常陪任正非一边喝茶、喝咖啡、散步,一边交流思想;任正非喜欢没事就到他那儿串门,讨论问题,兴起时还会拍桌子。拍完桌子,任正非有事出去,回来后就把黄卫伟的观点,结合华为的实际和自己的理解,变成“任氏思想”,反过来也令黄卫伟折服。毕竟任正非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都摆在那里。
黄卫伟热爱读书,也经常为任正非分享读书心得;任正非推荐给其他人的书,往往是他推荐给任正非的;任正非谈到的不少理念,源头在他那里。比如《华为的冬天》和《华为基本法》,就是由他主要执笔的。
3、真诚励才
孙子兵法中有“将孰有能”,“赏罚孰明”,讲的就是要比较将领本事,赏罚既要及时,也要恰当。
对于黄卫伟这样实力强劲的“谋臣”,任正非既舍得给名,也舍得给利。
在名誉上,黄卫伟成为华为乃至全球的首位“首席管理科学家”,以前基本上没有这种叫法,这个职位基本上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被评为“华为蓝血十杰”;成为华为官方主编的三本书的“总编”;在1997年上海邮电-深圳华为管理研讨会上的汇报材料上,黄卫伟的名字甚至被放在任正非之前!
在利益上,任正非也没亏待他。他同华为高管一样既有工资也有股票。一百万人民币对别人已是很高的年薪,而对他在华为来说,据未经确认的消息,只能算月薪(年度总薪酬的月平均值)。如果数据属实,透露这个数据也不要紧,毕竟华为在交税上也是非常较真的,而不像某些影视公司。
任正非和黄卫伟,真是一对互相成就的“绝配”!
。END 。
书享界服务案例:
鲁华集团《华为管理之道》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你所不熟知的任正非“首席智囊”黄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