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培训
数字化转型培训

华为2022分析师大会问答纪要全文

1

版权声明

来源:华为,书享界(readsharecn)

发言人:

胡厚崑,华为轮值董事长、副董事长;
汪涛,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导语

2022年4月26-27日,华为2022全球分析师大会( HAS 2022 )在深圳坂田总部举行。本次分析师大会Q&A环节备受全球分析师和媒体瞩目,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华为常务董事及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就业务战略方向、元宇宙、华为军团、智能汽车、芯片供应等热点问题一一作了回应,以下是Q&A问答环节纪要全文。

2

《深圳商报》记者:今年华为提出有质量地活下来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您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胡厚崑:今年我们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确实是围绕“让公司有质量地活下去”展开的。刚才演讲时我也实事求是向大家分享了,华为当前遇到的困难蛮多的,从去年的经营数据中可以看出,过去面临的困难在今年没有减少,而且外界环境的变化又带来更多的困难,比如说地缘冲突、全球疫情还没消失、全球性通胀正在到来、大宗商品的涨价、有可能出现的汇率波动……这些都是在经营环境中今年遇到的严峻挑战。这种情况下华为认为我们首先要活下去,但是我们要提高活下来的质量。有几个角度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生存质量”是华为要保障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质量。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不能下降,服务的连续性不能出问题,华为在这方面会采取大量的措施,过去两年看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客户总体上也是满意的。当然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更关注客户的声音。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客户满意度管理上投入比过去更多的资源,希望能够随时知道客户遇到的问题。现在整个大环境是这样,华为有困难其实客户也是有困难的,需要跟客户一起随时发现困难、解决问题。

第二个“生存质量”是体现在华为的稳健运营上。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活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不管我们对未来的畅想多么美好,也不管理想多么伟大,华为要活下来首先要做到稳健运营。这里有几个点需要特别关注:

1、整个公司当前要特别关注交易的质量。刚才说了我们现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外部困难,这些都是我们在商业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看得见、看不到的陷阱,这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经营活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坦率地讲,当前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要管理好我们的交易质量,对于一些低质量的交易我们会放弃。

2、华为现在整个的业务组合相比过去更多元化。在聚焦大ICT领域且相对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之下,我们也要求每一个业务单元扎扎实实地做好稳健经营。

现在业务的结构会比过去更多样一些,在这种架构下,我们要求每个业务本身都要聚焦、都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如果不能实现有质量的发展最终就要面临被关闭的局面。

第三个“生存质量”。面向未来,我们要持续地进行创新投入。我们会继续在人才上进行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的保障,在创新路径上进行优化,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我们今天的投入能够让未来的发展更有质量。

《人民邮电报》记者:请问华为多次提出要持续创新引领产业,之前提出了面向无线的5.5G,今天胡总发言中又提出了面向固网的5.5G,华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这些发展愿景?对华为ICT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胡厚崑:我们提出两个5.5G,是基于我们认为社会的发展对联接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联接领域的创新也应该是无止境的。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大家说联接是夕阳产业,在华为,我们完全不认同这一点的,我们认为它就是一个朝阳产业。谈到两个5.5G,我们第一个提出无线领域的5.5G,是两年前在上海的移动通信论坛MBBF上,由汪涛提出的,这个问题由他来讲是最权威的。

汪涛:正如胡总讲的,联接产业它不是一个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联接是智能世界的基础。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移动通信一直在以十年一代的节奏持续演进。通信领域主要包括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通信领域每十年一代。在2020年前后,移动通信走入了5G时代,6G至少要等到2030年后;那么,接下来的十年间,技术不能停滞不前,应该要持续往前演进发展;两年前我们的5G刚刚开始规模部署时,我们就提出来,要与行业一起定义5G到6G过程中的技术演进路线图。

当前,5G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球有200多家运营商已经商用了5G,5G的用户已经达到7亿多。在这个商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5G本身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说速率,包括上行、下行等在很多场景还无法满足需求,时延还不能满足一些业务的要求,还没能够真正支撑高质量的业务体验要求。另外,在物联网的支持能力上,也需要完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呼吁行业来共同定义5.5G。5.5G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最直接的体验改进就是到2025年前后,5G技术能做到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0Gbps,上行达到1Gbps。

同样,在固网领域,也是2年前ETSI牵头、联合产业定义了固网的代际,当时也是借鉴了移动通信领域的概念,称为F5G。但是,这两年新业务的发展,包括疫情过程中,让我们深有体会,目前家庭的宽带质量和业务体验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在家庭环境下,WiFi的接入速率低、不稳定,无法提供无缝、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华为作为通信领域的领先者,我们责无旁贷,应该继续推动固定通信领域持续往前演进。所以我们也提出和移动通信相同的演进节奏,到2025年,我们希望固网也演进到F5.5G。F5.5G最大的特征,是在家庭宽带场景下实现10 Gbps anywhere,固网领域的10 Gbps anywhere指的是可获得的速率,它的峰值速率要进一步推高到50G,才能实现10 Gbps anywhere。而且这个10G是上、下行都要达到10G,能够大幅度提升家庭宽带用户体验。

当然,我们提出这个新的产业愿景,需要全社会、需要很多的公司,包括器件供应商、设备提供商、运营商、产业组织等共同努力,到2025年前后实现无论是移动通信、固定通信都实现5.5G,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新华社》记者:刚才胡总演讲中重点提到了华为云业务,我们从去年的年报当中也明显地看到了华为云业务的增长,想了解一下这项业务接下来的布局和方向大概是怎样的?

胡厚崑:关于华为云,首先,对于这项业务,过去这两年的快速增长我们还是满意的。一方面是它的市场份额,比如IaaS市场份额,目前华为云在中国排名第二,全球第五,这相较过去几年有了明显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相信云的业务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生态的发展。过去几年,华为云的生态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我有几个数字和大家分享,比如我们现在在全球,华为云已经聚合了3万多家合作伙伴,围绕华为云来做应用开发的开发者现在有260多万,并且我们的云市场上现在已经上架的应用超过了6000多个。当然,这都是我们取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华为在云业务里面现在还处在努力爬坡的阶段。相比起全球的、甚至是国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来说,不管是从市场的份额、云服务商的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我们都还需要缩小差距。

今年我们云服务的团队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理念:即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和经验即服务,我们认为他们提出的经营战略,方向上应该是对的。以中国市场为例,我们认为现在全国现在正在发生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正在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推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实际上为云业务尤其是公有云业务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由于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要做数字化转型,所以大家对于云服务的接受程度比过去大了很多,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再花那么多时间去劝说客户云有多么的好,大家都知道云好。现在大家的需求更深入、更明确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底怎么样能够上好云、怎么样能够用好云,并且产生这些需求的客户往往都是一些像华为一样的制造型的企业或交通企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行业”。

这些企业的应用场景各有所不同,每个企业的生产模式也不一样,所以要帮他们上好云、用好云,是需要非常强的服务能力的,而这种服务能力恰恰是华为的强项。因为大家知道:第一,华为自身也走过了这么多年数字化转型的路,我们也在用云、我们也在上云,我们知道这里边的困难在哪儿。再一个,华为一直做To B的业务,做了三十多年,我们知道To B的业务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的组织已经完善,我们的能力也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打造,所以我们的华为云团队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在今年提出“一切皆服务”的理念,我们认为是恰当其时的。

在提出“一切皆服务”的战略之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客户用华为云的服务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顺手,也越来越顺心了。比如说技术即服务,刚才介绍的天津港运用华为云上的AI开发工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技术即服务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华为云上的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来做全新的广谱创新药物的研发,研发时间从一开始的几年缩短到几个月,这都让我们看到了它带来的效果。另外,我们提出的经验即服务,就是把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包括我们的客户和行业伙伴的优秀经验都用aPaaS的方式沉淀到华为云上。这样一些进展让我们对华为云业务下一步的发展是有信心的。

3

《沙利文》记者:从您的讲解当中也了解到情况,想请问一下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前景如何?针对消费者业务下滑的缺口,华为接下来会以什么样的策略弥补?

胡厚崑:我们的手机业务在过去两年有大幅度下滑,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管这个挑战有多大,我们总要学会去管理这种危机。而且危机它既有威胁,其实也孕育着机会。在终端业务里,虽然手机出现了很大的下滑,但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终端的业务。我们发现,终端的业务其实不只有手机,我们现在提出硬件“1+8+N”加软件的生态,去构筑全场景、智慧化的体验,它已经成为了终端业务明确的战略。

在去年,我们的战略初步是有效果的。一方面,我们的“+8产品”,比如可穿戴设备、手表、手环,还有我们的音箱、智慧大屏、平板,这些设备的出货量都有不错的增长。

另一方面,在软件生态方面,我们的鸿蒙生态也发展得不错,搭载了HarmonyOS的华为设备已经超过了2.2亿个。鸿蒙智联已经有超过1900家的生态合作伙伴。另外,2021年我们新增生态设备的发货量突破了1亿台。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对于鸿蒙生态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将硬件加软件生态的战略拓展到五大类场景,打造智慧化的用户体验,包括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影音娱乐。所以,大家可以期待,未来将不断地看到我们推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同时也会体验到华为和我们的生态伙伴一起给大家呈现更多、更好的智慧化服务。

我也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预告一下,2天以后的4月28号,我们将举办折叠屏旗舰机以及我们全场景的新产品发布会,也欢迎大家去关注和光临!

《总台》记者:目前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得怎么样了?之前网传的销售目标今年有没有可能完成?今年还会不会发布新车?

胡厚崑:车是大家对华为的关注中大家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先回答你最后问的今年会不会有新的车发布,我想说肯定会有的,不管是通过华为智选的模式还是HUAWEI Inside模式,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有新车型发布,敬请大家期待!

另外,你刚才也问到了今年华为智选车的销售目标能不能实现,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需要我来回答了,余承东同学已经回答过了。当然我觉得对华为提出来的目标,哪怕不能实现,也希望大家能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因为毕竟我们从事跟车有关的行业还是一个新来者,我们好多东西都要去学习,甚至可能会犯错误,这都是难免的,希望大家多些宽容。

我也想结合你的问题把华为目前车业务的最新状况跟大家报告一下,这也是大家关心的。首先,通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们现在对智能汽车部件的业务,我们从它的市场的趋势和我们的机会上,我们理解得更清楚了。所谓行业的趋势,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汽车行业或者出行行业它确实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拐点上,大家经常说的“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实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未来的方向。这“四化”背后意味着汽车这么一个庞大的产业、或者出行这样一个更为庞大的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数字化的技术、电力电子的技术肯定是关键的使能技术。

因此,华为不管是在ICT的技术还是电力电子的技术方面,我们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技术创新都有很多的积累,比如网络、计算、操作系统、云、电力电子我们都有很多的积累,所以我们叫做英雄有用武之地。我们过去的积累和现在正在做的这些技术,未来在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过程中是一定能够创造价值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确了华为在这个行业未来到底怎么发展、我们的策略是什么,这对大家来说也是耳熟能详。华为是不造车的,我们的定位就是智能车部件的供应商,我们要做的就是集聚我们的ICT能力,基于几个关键的解决方案,去帮助车企包括传统车企也包括造车新势力,帮助他们造好车。同时,我们也充分地去开放我们过去这么多年形成的面向消费者的渠道,能够帮助有意愿跟我们合作的车企卖好车。所以我们的定位和战略也都更明确了。

基于这样的定位和业务战略,我们就做好几件事儿,这里也向大家报告一下。第一,我们聚焦几个关键的子系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电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服务。基于这样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第二个关键的工作,就是开放地和产业链的上下游伙伴进行合作。比如说我们基于开放的智能汽车数字平台、自动驾驶平台,还有基于HarmonyOS的智能座舱平台,来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合作。现在跟我们合作的企业已经达到300多家。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地和整车厂(包括传统的车厂和造车新势力)用不同的方式来展开合作,这里面既包括了在子系统级别的、或者是特定的部件级别的合作,也包括更深入的基于HUAWEIInside模式的合作。当然,还有华为智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和我们深入合作的比如北汽极狐、阿维塔、广汽、小康赛力斯都逐步有新的车型发布或者上市。我们也相信,随着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逐步发展,我们的定位和选择的模式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伙伴的理解和认可。

新加坡记者:在疫情期间,华为帮助亚太地区推动数字化转型,比方说在泰国新建了5G医院以及亚太区做了一系列的数字化转型的举措,想请您分享一下在亚太区推动数字化转型遇到一些什么样的挑战?有哪些进展?未来在这个区域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计划?

胡厚崑:亚太是华为除了中国以外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它的特点就是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另一方面,它在数字化的发展方面还表现出非常活跃的特点。我本人对亚太地区也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也想结合亚太地区的数字化以及华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做些什么和您简单交流一下。亚太地区有个特点就是它的经济发展比较多元化,严格意义上来讲,亚太地区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就使得大家在数字化方面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挑战都是不太一样的。

从我的观察来看,我觉得亚太的数字化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亚太国家,政府在数字化方面的国家战略是比较超前也非常清晰的。比如说泰国有“Digital Hub”,印尼有“Digital Indonesia”,韩国有数字新政“Digtal New Deal”,这样一些国家战略来指引当地国的数字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认为在亚太地区,推进数字化的进程有几个共同的抓手,第一是打造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或者是大幅度的提升当地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水平。我们看到在亚太地区不光有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很多经济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比如泰国、印尼等,都是直接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比如5G、宽带、数据中心。华为在亚太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帮助所在国建好基础设施,尤其是我们刚才说的无线的、固定的宽带网络,还有数据中心。另外我们还做了大量投入,帮助当地的政府、运营商和企业去用好这些数字基础设施。

亚太地区推进数字化有第二个关键的抓手,就是现在就开始坚持低碳发展的策略。从华为来讲,我们在今年积极地去推广我们的绿色站点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客户去构建更多的绿色站点,这样能够帮助运营商实现减排。

第三点也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亚太区在推进数字化进程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要花大力气来抓ICT人才的培养,而且亚太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人口的年龄结构相比欧美更年轻,所以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亚太区是有自己优势的。要加快亚太区的ICT人才培养,我相信它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对华为来讲,因为我们是一个长期扎根在亚太地区的ICT企业,所以我们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在ICT人才培养方面,华为有一个计划,就是通过华为的东盟学院,和 “未来种子”计划,计划在未来的五年里面,在亚太地区再培养50万ICT人才。另外,我们还希望能够对于亚太地区各国在ICT初创企业的赋能方面助一臂之力。所以我们专门启动了一个计划叫SPARK,我们的计划是三年投入1亿美金,帮助亚太地区能够建立一个更为活跃、更为健康的创业生态环境。过去这么多年,华为在亚太地区已经深深扎根了,我们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运营商、客户都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和商业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在未来一定会继续兑现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各项承诺,真正帮助亚太地区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我想围绕最近大火的元宇宙问一下,我们知道现在非常多的公司都已经在元宇宙这个领域发布了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对于元宇宙这个话题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在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领域会不会有布局?

胡厚崑:元宇宙确实是一个非常火的话题,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它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能挑其中我自己可能稍微有点理解的方向来和你交换一下意见。首先,从全球来看,现在元宇宙应该还处在一个炒作期,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新的技术概念等,在引入市场的时候都会经过这么一个阶段。华为是一个科技公司,对于我们来讲,越是在这种热热闹闹的炒作阶段我们越要冷静,我们要做的是透过现在的喧嚣,尽可能地努力去抓住它背后的本质。抓住了这些本质以后,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做好准备。

如果谈到元宇宙的本质我也有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第一,我觉得元宇宙的本质是融合,这个融合意味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这种融合它同时也意味着物理世界的数字化以及数字世界的现实化。这种融合它是有现实的意义的,比如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我们通过3D建模仿真、数字孪生、虚实融合等技术,其实是有可能在数字世界里帮我们找到物理世界的优化方案。另外,在数字世界里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式,帮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比如说我们可以想象未来自动驾驶的仿真训练、智能工厂的仿真化以及智慧城市的数字孪生等,都有可能是这样一种融合方式的体现。

第二,元宇宙未来的价值不仅仅是在To C这一侧,To B这一侧的价值有可能会更大。尤其在当下,大家谈到元宇宙的时候基本都在谈一些游戏、教育这样的To C的应用。我个人认为,元宇宙未来的发展在To B侧的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谈到华为的技术策略,我觉得现在可能说一个完整的策略还为时尚早,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技术公司来说,我们需要冷静的去判断它未来的发展,一步一步的去做好准备。而且我相信,因为华为聚焦的技术范畴是比较宽的,元宇宙今后不管从联接,到计算、到云,甚至到终端方面,可能都有很多我们可以做的事,这方面汪涛是技术专家,我也请他来谈一谈他对元宇宙的看法。

汪涛:正如胡总所说,元宇宙很可能还处于产业的炒作期,我也谈不上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这里重点谈一下华为与元宇宙相关的产业布局,我们希望联合产业界来共同推动建设一个真正的、沉浸式的、互动的虚拟数字世界。

4

通常来说,大家说的元宇宙涉及到一个七层的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基础设施、终端、去中心化服务,还有空间计算、创作平台、应用平台和内容。对华为来说,华为是围绕着我们长期聚焦的ICT基础设施、云和智能终端,为元宇宙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首先,在基础设施层,元宇宙的发展需要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充分的融合,这样一来,它对实时交互的时延、对通信的上下行带宽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渲染也需要更大的算力、更多样性的算力。比如我们提议定义的5.5G,以及重定义计算架构等,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元宇宙的到来做好准备。在终端层,华为主要是在手机、眼镜、穿戴设备,包括触感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研发和投入。比如说我们打造了XR硬件,以及3D空间音视频等这样的解决方案,以及面向城市级AR场景的河图,这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应用和创造平台上,我们主要是基于华为云进行规划和布局,刚才胡总在演讲中提到了华为云MetaStudio,就是构建一个数字内容的生产线,为数字世界源源不断的创造更有创意的内容,支撑元宇宙发展。

总之,元宇宙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华为将积极地准备各方面的技术积累,我们愿意和产业界上下游共同探索,找到元宇宙在To C和To B中的价值应用场景。

《日本广播协会NHK》:我的问题是关于芯片的,为了解决芯片供应链的问题,华为有没有自建芯片厂?对于未来的芯片供应安全,有没有什么长期的计划?最近华为申请专利的3D堆叠技术能否减轻面对美国制裁的压力?

胡厚崑:首先,华为虽然现在面临着芯片短缺,但是目前我们是没有在自建自己的芯片厂的,我们还是相信产业的分工是有它的要求的。

汪涛:芯片这个问题可能在过去大家或许不认为是个问题,但是在最近的几年,由于地缘竞争和疫情等原因,使得我们原来赖以生存的全球统一的产业链条被打破了。过去大众完全不需要关注芯片,现在竟然成为普通大众都担忧的问题。但是,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芯片,其背后的产业链条是十分长的,它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为支撑这些环节,上游还涉及设备、机台、材料等更长的链条,在这么长的链条里面,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也包括华为,都不可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芯片的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需要全产业链条上下游大家共同努力。而且一定程度上我们只有依靠一个全球统一的供应链,才能更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片面地脱钩、分裂,可能都不利于我们全球ICT产业的发展,只会造成产业退步和成本增加,目前已经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缺芯”和价格大幅上涨,最后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但是另一个方面,其实我们也看到它或许也带来了一些正向影响,这几年由于芯片的短缺,使得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加大了对半导体制造各个链条的投资。我们也看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很多区域,在半导体制造链条上大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产能也得到提升。我们相信整个芯片供应链短缺的情况可能在几年之内得到缓解,我们也期待着这些公司取得成功,自然华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是我也理解最近有些朋友、客户、伙伴关注华为、支持华为,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华为的产品会不会落后了。正如刚才胡总所介绍的,我负责ICT领域的产品研发和研发投资管理。我可以比较肯定地告诉我们的客户以及我们的伙伴,其实华为的创新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换句话讲,华为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在前不久年报发布会上郭总就提到华为用多种方式实现基础理论的重构、软件的重构、硬件的重构,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时,往往会从系统架构、算法、软件、光器件、射频技术等全方位地来重构一个领先的产品,因此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一直保持主力产品的领先,为我们的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具体到来自NHK的记者先生提到的那个特定的专利,该专利是华为2019年申请的,该专利涉及的技术是业界比较通用的,华为在这方面有多年的积累,我们基于芯片3D堆叠、3D封装或者称之为chiplet技术,来实现在制程相对可能不是那么最领先的情况下做出最领先的芯片或者系统。当然,我们积累的技术和创新手段还有很多,因此我们有信心一直提供领先的产品和方案来服务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4

领先者,必有领先之道。组织的每一项变革、每一条举措、每一个行动都与组织战略意图强关联,弹无虚发。上下同欲者,胜;力出一孔者,强!华为高层认为企业最大的浪费是经验教训的浪费。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当下和未来,中国企业借鉴华为30年风雨路所沉淀的经验与教训很有现实意义。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邓斌,对华为近距离跟踪研究18年所输出的“学习华为三部曲”,解码华为管理之道,解构华为成长之路,解读华为学习之法,系统还原了一个世界级卓越企业的真实管理实践,是华为资深员工看了普遍产生强烈共鸣的一套书,您值得拥有。

2 3 4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华为2022分析师大会问答纪要全文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评论区 抢沙发

华为管理培训 · 数字化转型培训

服务案例联系书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