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培训
数字化转型培训

万字长文解读华为2021年报

1

△华为副董事长郭平、孟晚舟出席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

本文来源:书享界(ID:readsharecn)

本文作者:邓斌,书享界创始人,在华为任职11年,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著有《华为管理之道》、《华为成长之路》、《华为学习之法》、《华为数字化转型》等。

导语

承重第三年,华为坚持全球化战略,顺应数字化与碳中和趋势,重组产业,持续研发创新的压强投入,持续吸引优秀人才,追求更稳更有韧性稳健经营,构筑长期竞争力。

 

2022年3月28日下午,华为发布了上一年度(2021年)的年报,长达154页的年报,对大部分读者而言,可能太专业、太复杂了。我在华为任职11年,持续研究华为至今已是第18个年头,我试图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这份年报,尤其是从中找到未来几年有可能值得我们关注的新机会——毕竟,这份由华为上下这么多聪明的脑袋共同输出的官方报告,算是华为每年最重要的一次体检报告,其结论往往是我们未来行动的灯塔(虽然这个灯塔对一部分读者而言可能比较远,但知道这些信息总比不知道要好)。

2

△2022年3月28日,华为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华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按理说不需要公开发布年报。但是,由于华为所处的信息与通信行业属于投资类市场,商业客户购买华为的设备产品往往要使用10-15年,一旦双方合作,就需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绑在一起共进退。因此,客户在和华为做生意时,普遍很关心两个方面:1、华为当前能否扛得住?2、华为未来将往哪里走?客户有这样的顾虑后,在多个重要项目招标时不可避免地提出供应商要提供公司年报(有时也称财报)的要求。华为深圳总部多次收到市场一线的求助后,决定把这个反馈动作例行化——自2007年开始,华为把上一年度的年报输出后,请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多年来主要是毕马威)审计后,每年3月下旬向全社会公开。因此,截至今天,你可以在华为官网找到2006年度-2021年度每一年的华为年报。

3

△关注书享界回复“年报”,可查看华为2006-2021年年报

回到华为刚刚发布的2021年年报,这篇解读文章从结构来看,也是站在华为的客户的角度,来思考两个问题:一、华为当前能否扛得住?二、华为未来将往哪里走?

华为当前能否扛得住?

预期管理,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个月前,2021年的最后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代表公司发表2022年新年致辞时说:华为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因为这个预期管理,加上华为近几年面临的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因素,大众对华为过去一年经营预期也会下调,所以在今天下午的2021年年报发布会现场,大家对销售收入下滑28.56%显得比较平静。

4

△华为2021年经营概况

过去的一年,对全球各行各业普遍都很艰难。从华为年报披露的信息来总体而言,华为在人、财、业务等基本面处于稳定状态。尽管销售收入下降,但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公司财务各项指标状况良好。具体数据而言,2021年全年收入6368亿元(2020年度为8914亿元),净利润1137亿元(2020年度为646亿元),同比增长75.9%,为历年最高,即使不考虑出售荣耀手机和服务器业务所得收益,华为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也是同比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像血液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华为2021年度为597亿元2020年度为352.18亿元),同比上升69.5%;总资产规模持续增加,2021年度资产负债率降到57.8%2020年度为62.3%);员工总数19.5万人(2020年为19.66万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131,507人2020年度为121269人),所增加的1万多参与人,均为华为员工,没有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份。对于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何销售收入下滑而净利润却在增长?综合今天发布会和年报信息,不难得出结论:华为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是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管理变革及数字化提升内部运营效率

可能还有读者关心当下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是否波及华为的人力资源政策?从华为公布的数据,总人数基本维持不变(2020年末19.66万人,2021年末19.5万人)。不过,从我侧面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总数量不变,但新老更替较前几年有所加强,人员在华为内部跨部门循环流动有所加大。在流动中,华为内部人才市场——“战略预备队”起到关键承载作用,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看日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纪录片《华为的100张脸孔》第二季第2集。(点击蓝字即可观看:《华为的100张面孔》第二季第2集

 

二、 华为未来将往哪里走?

 

华为内部各级管理者每年做年度述职汇报,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30%时间谈过去的成绩和不足,70%时间谈未来的规划和举措。读华为年报,我建议读者也参考这个比例来调整聚焦点——对大部分读者而言,华为过去一年下滑多少已是既成事实,真正对我们可能有价值的是:华为未来将往哪里走?华为的这个趋势判断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纵览154页的《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中文版,结合今天下午发布会郭平、孟晚舟的发言,对于华为的未来举措可概括为一句话:在重压之下,华为坚持全球化战略,顺应数字化碳中和趋势重组产业,持续研发创新的压强投入,持续吸引优秀人才。

这句话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它,下面我帮助大家一起来做一些解读,供参考。

一、路线之选:

坚持全球化战略,拥抱多元化的供应战略

近几年,国际形势非常复杂,以致于国内掀起激烈争论:全球化还是去全球化?无论任正非2019年高频次接受媒体采访所释放的信号,还是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今年3月1日巴塞罗那举办的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发言,或者本次发布的年报,我们都可以看出,华为坚定认为必须坚持全球化战略。这有点像2000年国内在争论小灵通是否成为2.5G或3G的未来时,任正非坚决判断小灵通仅仅是一个过渡一样。我的判断是,一方面华为这些年的成长,它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更关键的是另一方面,人类从全球协作走向割裂的东西方两个平行世界,从效率来看是倒退的,割裂带来的倒退是一个过渡态,这将在博弈中回归到一个协作的新动态中。华为作为一家企业,在全球博弈的过渡期,会选择怎么做?首先要确保那些继续选择和华为做生意的客户,华为有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商业成功,这涉及产品技术标准、关键人才和供应链等方面,尤其是供应链方面,华为近几年积极拥抱多元化的供应战略,与全球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创安全、可靠、有竞争力的健康产业链。

二、机会研判:

数字化、碳中和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今年3月1日巴塞罗那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发言,已把华为战略规划部门对未来战略大机会的研判做了公布,今天发布年报时再次强化这个研判。这个研判一共两个关键词:数字化、碳中和。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键词。

首先看数字化。

早在2017年,华为成立30周年之际,华为战略规划部门对“数字化”的战略机会做了明确研判。在当年年底,华为把公司使命和愿景升级为“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读者不难理解,使命和愿景其实代表一家公司未来10年的价值判断。从华为调整使命和愿景到今天,已经过去了4年多,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清晰佐证华为当年这个研判的正确性。

5

△图示:全球数字经济占比GDP

根据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的研究报告,数字经济今年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数字化需求井喷程度其实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任正非说:在大机会时代,我们不要有机会主义。华为在判断机会时特别强调匹配自身的能力和积累——华为既是一个大型的数字产业化企业,同时华为也是产业数字化的标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华为做了很多探索。2021年10月,我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老领导周良军(在华为任职18年,曾任华为首席信息官)与我合著出版《华为数字化转型》一书,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回顾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并将转型的经验归纳为“道”的“三力”(战略力、数字领导力、变革力)和“术”的“三驱动”(流程驱动、数据驱动、智能驱动),剖析华为在管理变革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战略思考看出华为对数字化转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持之以恒的执行力,有助于读者理解华为对数字化趋势的研判,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该书。

6 

《华为数字化转型》

周良军、邓斌/著

其次,我们看看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我国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旦向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期的时间内,低碳相关的产业将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高度。我之前接触的一些读者,只是从社会公益视角看“碳中和”,但没有理解社会层面的痛点其实是高于商业层面痛点的更大机会。不说远的,就说华为在帮助客户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消耗更多的能源,使得数字化成为碳中和的新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华为大力发展云业务、数字能源等业务的关键原因之一。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到2030年,各行业受益于信息和通信技术减少的碳排放量将达121亿吨,其中能源领域超过18亿吨。从发电行业来看,国际能源署预测,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使2016年至2040年的年发电成本降低8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发电总成本的5%。对于“碳中和”,我们不需在这里展开——跟随政策大势成就大商业,是中国众多领先型企业无数次证实的经验,无需多言。


三、产业重组:

联接、计算、终端、智能汽车部件、云服务、数字能源6个领域

熟悉华为的读者会了解到,2011年以来,华为把产业群分为三大块:运营商业务群、消费者业务群、企业业务群。这样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客户对象,但十年实践下来,需要客观地做一些审视:运营商业务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增长较为缓慢;消费者业务一度成为公司半壁江山,但近两年受到芯片供应和移动操作系统切换的影响下滑得比较严重;曾被寄予厚望的企业业务群,据说没有达到公司增长预期,因此自2021年初以来,业界有传闻华为要拆分企业业务群,在TO B的业态中形成“1+5+10”的新结构——原运营商业务群和原企业业务群合并为一个大平台;2021年10月成立了五大军团: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2022年2月,华为再任命10名预备军团团长,覆盖互动媒体(音乐)、运动健康、显示芯核、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底座、站点及模块电源、机场轨道、电力数字化服务,以及政务一网通10个细分领域。这里所说的“军团”模式,是来自美国互联网公司谷歌,是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交付与服务专家全都汇聚在一个部门,把业务颗粒化,缩短产品进步的周期。通过军团作战,打破现有组织边界,快速集结资源,穿插作战,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个领域,对商业成功负责,为公司多产粮食。

但是,“1+5+10”新结构并非华为官方的口径。华为在本次年报发布会中对业务群的划分口径是:针对业务战略,面向运营商、企业客户和消费者,华为顺应数字化和碳中和趋势,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重组,聚焦联接、计算、终端、智能汽车部件、云服务、数字能源6个领域,打造繁荣的鸿蒙、欧拉、昇思生态,与伙伴一起更好地服务对应的客户群交付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华为当前正在把原有的产业重组为六大块:联接、计算、终端、智能汽车部件、云服务、数字能源

(1)联接:与全球运营商、政企客户、伙伴共同构建绿色、极简、智能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助力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2)计算:聚焦关键行业,将ICT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携手伙伴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3)终端:智能终端坚持高品质、做强长板,向场景化、生态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极优体验。

(4)智能汽车部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聚焦ICT技术,做好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两种,分别是:1)Tier1、Tier2的零部件模式以及2)创新的Huawei Inside商业模式。其中Huawei Inside新模式是与车企最深度的合作,华为支持车企打造他们的子品牌,一起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具体就是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搭载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投入很大,2021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的规模。从业务成效来看,智能汽车部件业务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2021年发布Harmony OS智能座舱、4D成像雷达、MDC 810、“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智能热管理系统五大创新解决方案;通过HI(Huawei Inside)和智选模式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多家产业链伙伴;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近期发布会的信息,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Huawei Inside)、长安阿维塔11(Huawei Inside)、AITO问界M5(智选)将于今年内陆续量产交付。

(5)云服务:云服务是华为2017年正式进入的赛道,这几年发展很迅速,2021年4月,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20》研究报告,华为云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第二、全球前五。经过几年发展,华为云日臻成熟,至今可以提供超过50个场景、8000多个细分解决方案的定制化服务。

(6)数字能源:华为数字能源提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光伏、数据中心能源、站点能源、智能电动、嵌入式电源、综合智慧能源等。华为在这一块业务的根基很深,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因为华为的冬天而售给艾默生的华为电源,2008年竞业期满之后,华为再次组建团队进入该领域。2021年6月,从产品线上升到公司运作,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约有6000名员工,研发员工占比60%,在全球设立了12个研发中心,拥有1600多件专利。从业务机会来看,数字能源的机会非常大。国际能源做过统计,要实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年增加量达到630GW,风力发电的年增加量达到390GW。到2030年需要的能源投资总额每年达到5万亿美元,每年为全球GDP增长多贡献0.4个百分点。在这个大背景下,华为数字能源基于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对业务前景非常乐观。

四、研发创新:

根技术+三个重构

很多人预判华为去年销售收入下滑的情况下,会不会减少研发创新的投入,华为在此次发布的年报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在重压之下仍强力投入研发,持续创新。2021年研发总投入1427亿元,研发占比22.4%(2020年是15.9%),创近十年的新高。这个研发投入力度,即使放在全球范围来排位,都是领先的。《欧盟2021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显示,华为2021年研发投入跃居全球第二。可能有读者对这个榜单不太熟悉,我稍微展开解释一下。欧盟官方每年把前一年度/上一年度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2500家企业进行排序,其中2021年入围企业的研发投入门槛是3600万欧元,2500家企业合计研发总投入为9089亿欧元,占到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90%。欧盟统计的2020/2021年度研发投入前十企业中,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224.7亿欧元位居第一,华为公司以174.6亿欧元排名第二,超过第四名的韩国三星公司(159亿欧元)、排名第五的苹果公司(152.8亿欧元)、排名第九的英特尔(110.5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研发投入不是短期行为,每年按销售收入的10%以上拨付研发是任正非给华为定下的铁律,从今天发布的最新年报也可看出,近十年华为在研发投入累计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

7

△图示:《欧盟2021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华为名列第二

从研发人员占比来看,2021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54.8%,这个比例比2020年的占比还要高——2020年,从事研发人员约10.5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53.4%。

从专利持有量来看,也可以看到研发投入所种出的丰硕果实。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11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2021年度专利授权量均排名第一,在美国专利商标局2021年度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五。

华为在研发投入这么多,钱究竟花在哪里?华为概括为:根技术+三个重构(基础理论重构、架构重构、软件重构)。3月1日郭平在巴塞罗那举办的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演讲后,我曾经撰文做过专题解析(点击蓝字查看全文:华为,未来路向何方?,现在把其中的要点分享如下:

8 

△图示.华为研发投入方向:“根技术”+“三个重构”

首先,我们先看“根技术”。

曾经何时,我们天真地认为:商业软件不安全,开源软件很安全(这个“安全”是从技术可获得的角度来谈)。2019年“5·16”之后,google的移动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 对华为而言也迅速变成不可获得。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任正非说出这么硬气的话“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公平’两个字,讲的都是实力。我们有实力解决问题,不在乎对方怎么对待”、“我认为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为国舍命,日月同光,凤凰涅槃,人天共仰。历史会记住你们的,等我们同饮庆功酒那一天,于无声处听惊雷。”但要解决卡脖子的“根技术”问题,不是靠华为一家企业之力能做得成的,这需要形成生态的繁荣。于是2020年、2021年,华为把研发投入上百亿元的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国家工信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后者把该开源项目命名OpenAtom 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填补了中国缺乏开源移动操作系统的空白。2021年11月,华为又把研发多年的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 简称“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据说欧拉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CT和OT,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另外,据我侧面了解,除了鸿蒙、欧拉,华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根技术的开源工作支持,捐赠更多的底层源代码给第三方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从这个维度来看,华为的贡献是无法用销售收入的升降来衡量其存在的价值了。

其次,我们来看看基于“根技术”的“三个重构”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重构首先是基础理论重构。这在华为成为行业老大之前,不会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华为创立后的前20年,虽然也提倡创新,但主要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工程和技术层面创新;而近10年,华为是基于愿景和客户需求的双轮驱动的创新,加大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在ICT行业,数学天才香农70年前提出的“香农定理”依然是套在包括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在内的全球顶尖ICT工程师头上的紧箍咒”。但是,随着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之后,数字化需求必将超出预期,面临着扑面而来的信息洪水,香农定理已遇到很大瓶颈。因此,全球有识者都在呼吁和探索新理论,以期支撑数字可持续发展。郭平在今年巴展演讲中,以信道容量接近香农定律的天花板时如何增容为例来分享华为的探索:华为正在探索新一代MIMO和无线AI等理论与技术,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同时,后香农时代,研究语义通信等新理论尝试超越香农极限,为通信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图所示。

9

△图示.基础理论重构:如何突破香农极限

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是,基础理论重构的探索,带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做成了全行业乃至全人类受益,但做不成的概率更大,很可能出现领航者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心力,但没有等到自己摘果子的时候就已经倒下,成为时代和行业的“丹柯”,成为下一代领航者继续前行的垫脚石,很悲壮。但是,人类不就是一代人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不断挑战极限的拼搏过程吗?因此,对于那些愿意在基础理论投入的领航者,比如华为,我们真得发自内心的敬佩。

高手总是能从架构层面思考未来的可持续性,华为基于“根技术”的第二个重构是架构重构。华为的生意虽然纷繁复杂,交换机、路由器、传输网、云计算、智能手机、智能汽车部件等等非常之多元,但归根到底就是做两门功课:联接、计算。

十年前,任正非有一个假设,“未来数据流量管道像太平洋一样粗”,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信息管道已经不是多粗的问题,而是面临高频、超高速、超大带宽等重大技术挑战。全球信息管道联接畅通无阻的问题,是无法通过小修小补来解决的,华为正在探索新技术以重构架构。比如,随着芯片光电集成成为后摩尔时代的趋势,华为引入光电融合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并突破未来芯片面临的工艺瓶颈;又比如无线和光的跨域重构,是华为构筑未来网络(5.5G/6G)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计算方面,计算架构去中心化已经成为显性趋势,但传统计算架构至今仍然是“以CPU为中心”。CPU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大数据、人工智能之类的应用,而GPU,NPU及新硬件无法直接访问内存、存储,这在架构层面上直接制约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蓬勃发展,因此华为正在设计“对等”架构,在计算方面的主架构转变为“以AI为中心”,让NPU、GPU等能够更好支撑全球人工智能等新型业务的发展,如图所示。

10

△图示.架构重构:“以CPU为中心”走向“以AI为中心”

第三个重构是软件重构。我在华为工作的11年间,多次听到同事们开会时说“我们是一家硬件公司”、“我们是卖‘盒子’的公司”。这里补充解释一下,华为人把自己通信主航道中所销售的硬件产品用一个很有特色的名词来称呼:“盒子”,把客户需求产品化、产品硬件化,这也成为当时华为人内部的共识。但是,随着AI的爆发,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而硬件工艺的进步相形见绌。华为如果继续固守在硬件层面发力,就会在这个时代的竞争中掉队。因此,开启软件重构,迎接以AI为中心的异构时代,发展以AI为中心的开发框架、平台软件和系统软件等,支撑AI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华为必须迈出的一步,如图所示。

11

△图示.软件重构:构建以AI为中心的全栈软件

基于以上认知,华为提出了“软件性能倍增计划”,比如:无线小区数和调度用户等关键指标已通过软件优化提升了一倍;又比如曾经被用户刷屏点赞的华为手机P30Pro拍月亮专利技术,50倍变焦的技术,通过相机采集多帧不同曝光参数下轮廓清晰的月亮图像,多帧高低曝光画面的合成与优化,从而得出轮廓清晰、晶莹美丽的月亮的照片,就是基于徕卡镜头的基础上进行软件重构的功劳。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上,华为以超174亿欧元的投入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而这些投入中,软件重构的占比越来越大,用郭平的话说:“我们通过系统架构优化、软件性能倍增,希望解决技术和工艺难题,构建高度可信、可靠的供应链。”以我的长期观察,在未来,华为人将会继续秉承“硬件世界第一”的追求,充分发挥软、硬件协同效应,两条腿走路,为用户创造更优的ICT使用体验。

为什么华为在当前这么艰难的环境中还如此执着于研发?因为华为要去的地方,不仅仅是5G时代的领先,而是有更远的追求。正如2021年8月任正非与华为科学家的内部讲话“江山代有才人出”所指出:“华为立足于这个研发体系(指两个漏斗:第一个漏斗是2012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公司投入资金以产生知识;另一个漏斗是开发队伍,负责把产品做出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我们不仅仅要在5G上引领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要在一个扇形面上引领世界。我们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你们做一些基于兴趣的研究和探索。”

五、人才战略:

让天才成群而来

华为历来都秉持反向招人的政策,越是环境艰难的时候,越是加大对关键人才的争夺。2021年8月,任正非与华为科学家的内部讲话“江山代有才人出”指出:“我们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我们被美国打压的这两年,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公司不仅不混乱,反而是内部更加团结,更加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列。”

任正非的这次讲话一个月之后,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法国数学家洛朗·拉福格 (Laurent Lafforgue) 宣布进入华为巴黎研究所工作,开展数学研究。洛朗·拉福格在视频中表示,他目前所参与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项目,即拓扑斯理论的发展与其潜在的应用,与其研究方向非常匹配。

 

我在拙作《华为管理之道》中指出,业界主张“筑巢引凤”,华为没有这么做。华为认为顶尖的1%人才是很难通过培养来的,只能通过“发现”,对这种人才华为是很“迁就”的。为了一个顶尖的科学家,华为愿意在他的家乡建一个研究所,比如隆巴迪先生(Renato Lombardi)是全球著名微波研究专家,华为因为他把华为微波研究中心设在了其家乡意大利米兰;克里纳先生(Martin Creaner)是全球知名商业架构师,华为为他在爱尔兰科克市设立研究所。让科学家能够安心搞研究,让人才在最佳状态发挥贡献。

 

其实,在“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加入华为巴黎数学研究所之前的一年,2020年10月9日,华为拉格朗日数学计算中心在法国巴黎揭牌,这是华为继芯片、数学、家庭终端、美学以及传感器和软件研发五大研发中心之后,在法国设立的第六个研发中心,也是华为在法国设立的第二个数学计算中心。

在福布斯“2021全球最佳雇主”排行中,华为位列第8,表明华为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根据华为最新年报,我们看到华为引荐顶尖人才的喇叭口在张大,主要举措如下:

 

•华为提出“让天才成群而来”,为高级人才优化招聘、薪酬机制,给一流的人才以一流待遇,持续创新突破,比如,2019年以来面向应届博士“少年天才”按年薪制付薪,开出100-200万元的高年薪。

•通过华为战略研究院,华为与全球的高校、科研机构和教授们全方位开展合作。华为总结ICT行业最具挑战性的十大难题,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让世界级人才来攻克世界级难题,把企业资源开放给高校科研人员(高校联合实验室等)。

•大力支持国际一流竞赛(ICPC、MCM等),培育软件编程人才,在高校附近建立了探索、牵引、开放、思辨的黄大年茶思屋,向全社会开放,是科学家交流的管道,启发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推动建立面向未来的灯塔。

•让专家在关键得业务领域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人尽其才,各部门为高端专家配置团队,让他们在科学领域“横冲直撞”,以人才的浓度对抗技术的难度,持续推动理论、架构和软件的突破。

综上所述,《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的核心精髓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华为承重第三年,坚持全球化战略,顺应数字化与碳中和趋势重组产业,持续研发创新的压强投入,持续吸引优秀人才,追求更稳更有韧性稳健经营,构筑长期竞争力。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我在本文从如下五个方面展开解析,期待对你有所帮助。

一、路线之选:坚持全球化战略,拥抱多元化的供应战略;

 

二、机会研判:数字化、碳中和;

 

三、产业重组:联接、计算、终端、智能汽车部件、云服务、数字能源等6个领域;

 

四、研发创新:根技术+三个重构;

 

五、人才战略:让天才成群而来。

最后,祝愿华为的未来越来越好。借用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在此次年报发布会上的一句话结束此文:华为公司最大的财富,不在财务报表之内,而是在于人才储存、思想储存、理论储存、工程储存、方法储存、内部流程管理高效有序储存……

12

4

领先者,必有领先之道。华为的每一项变革、每一条举措、每一个行动都与组织战略意图强关联,弹无虚发。上下同欲者,胜;力出一孔者,强!华为高层认为企业最大的浪费是经验教训的浪费。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当下和未来,中国企业借鉴华为30年风雨路所沉淀的经验与教训很有现实意义。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邓斌,对华为近距离跟踪研究18年所输出的“学习华为三部曲”,解码华为管理之道,解构华为成长之路,解读华为学习之法,系统还原了一个世界级卓越企业的真实管理实践,是华为资深员工看了普遍产生强烈共鸣的一套书,您值得拥有。

2 3 4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万字长文解读华为2021年报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评论区 抢沙发

华为管理培训 · 数字化转型培训

服务案例联系书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