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华莱士(1918~2012),美国新闻界教父级人物,美国新闻界传奇记者,21次艾美奖得主,CBS王牌新闻节目《60分钟》创始人,曾采访过普京、撒切尔、克林顿、阿拉法特、邓小平等一众著名政治人物。
在所有提问者中,他抛出的问题最能让人窒息!
世界一众著名政治人物以能与他“谈笑风生”为荣(典故自己度娘),因为和他对话,经常没法开怀大笑,得时时提防掉到他埋设的各种“坑”里去。不信?你看看普京和他对话时的紧张表情。
他是迈克·华莱士,美国新闻界教父级人物、21次艾美奖得主。
今天书享界隆重推荐他的书《光与热:新一代媒体人不可不知的新闻法则》,并分享南方周末陈雅帅整理的这篇文章,以飨书享界书友。
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美国新闻界教父级人物,美国新闻界传奇记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几乎获得了一位电视新闻记者所能获得的全部奖项,包括21次艾美奖、3次皮博迪奖 ;CBS王牌新闻节目《60分钟》创始人,之后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长达近40年之久,曾经采访过全球无数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各界名流,包括普京、撒切尔、克林顿、阿拉法特、邓小平等一众著名政治人物,以其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而著称。
在理想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光荣的,但这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记者的声誉是通过搬开石头,发现下面藏着什么来建立的。
什么叫新闻?政治上婆婆妈妈的琐事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闻吗?新闻从业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眼前,但很多的新闻从业者却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在所有提问者中,他抛出的问题最能让人窒息
整理者 / 陈雅帅
“在一个坏消息面前装出一副笑脸不是我的性格。”
“采访肤浅的人别找我。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
“你忘记了灯光,忘记了摄像机,忘记了一切,你只是全神贯注地与每一个人交谈。”
“我在施虐与理智的好奇之间很好地把握了平衡。”
……
这都是迈克·华莱士的经典话语。在美国,华莱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它代表着硬新闻、调查性新闻,意味着不回避、不退让的提问。
作为新闻界的教父级人物,在近70年的记者及电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中,华莱士几乎获得了一位电视新闻记者所能获得的全部奖项,包括21次艾美奖、5次杜邦
奖、3次皮博迪奖、1次肯尼迪新闻奖。这个名字,一度让腐败的政客、高明的骗子、不作为的官僚闻风丧胆。曾有受访者这样评价华莱士:“他不是在采访,他在
审讯”、“他抛出的问题能让受访者窒息”。华莱士也因其犀利尖锐的风格而被同行称为“新闻怪杰”。
1968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求华莱士担任他的新闻官,华莱士婉言谢绝:“我还是愿意当一辈子记者。”此中缘由,他在多年后抨击美国新闻风气时给出了解释:“什么叫新闻?政治上婆婆妈妈的琐事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闻吗?新闻从业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眼前,但很多的新闻从业者却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华莱士采访普京的场景
“哪4个单词会让骗子和流氓心惊胆战?”
“Mike Wallce is here!”
(“迈克·华莱士在此!”)
——《60分钟》广告
作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知名新闻节目《60分钟》的创始人之一,华莱士在该节目担任主持人长达38年。直到2006年, 88岁高龄的他才宣布退休。其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咄咄逼人的“拷问”,深深影响着整个美国新闻界。
《60分钟》开播以来,华莱士采访过包括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等在内的八任美国总统。但在《60分钟》大获成功前,其实CBS新闻部总裁曾不止一次否决该节目,甚至不想让华莱士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
华莱士后来回忆道:“1968年春天,CBS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带着他的宏伟计划来找我,说想制作一档严肃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选题上以政府行为、社会事
件、司法公正、人类灾难、战火纷争等‘硬新闻’为主。我觉得这想法未必能实现,但我不想给休伊特泼冷水,而且他为了打造一档好节目全力以赴,我没有理由拒
绝帮助他……我想,如果CBS的主管同意让我们放手去干,《60分钟》将会至少播出一个季,也许两个季,那足以使它成为有价值的一档节目。”然而,无论是
华莱士还是CBS的其他主创人员,都没想到,《60分钟》这档节目延续至今,创造了新闻界半个世纪的神话。
1971年,华莱士采访已经卸任两年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两人针锋相对,约翰逊咆哮着拒绝谈论越南战争:“我不想谈越南,如果你敢提越南,我就让你们这帮小子立马滚蛋!”华莱士深吸一口气,以“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架势”慢慢靠近这位强硬的总统,步伐缓慢却坚定,“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而你,却强暴了整个美国。你该谈谈这个事情!”约翰逊愤怒地盯着华莱士,一声不吭。
在随后的采访中,华莱士没有再提及这件事,但出乎意料地,约翰逊突然主动谈起了越战:“公众总是习惯于把总统的名字和某个国际危机联系在一起……这样做对一
位美国总统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其实他只是努力遵照他衷心认为最符合美国利益的立场来行事。”几分钟后,节目录制完毕,约翰逊对华莱士说:“好了,该死的迈
克,我已经给了你想要的了。”
美国新闻界曾有人这样评价华莱士:“他就像一只斯特拉斯堡的鹅,有着一肚子文件、事实、问题和旁证材料,每次采访前至少要做50个小时的功课。”甚至有人称,华莱士对他采访之事所了解的信息,可能还比当事人还要丰富。这个男人,以其高超的职业素养,征服了他的受访者和观众。
▲1968年华莱士(右)和《60分钟》记者哈里·里森纳(左)及制作人唐·休伊特在纽约节目录制现场。
1981年,华莱士做了一期纪录片——《没有算在内的敌人:越南骗局》,而这却成为了他噩梦的开始。
节目中,他以一贯的犀利作风逼问参加越战的美国将军威斯特摩兰是否谎报军情,故意淡化20世纪60年代后期越共起义的力量,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没想到节目播出2年后,威斯特摩兰竟以诽谤罪将华莱士、该节目的制作人克赖尔和CBS告上法庭,索赔1.2亿美元。
此案件开庭审理之际,恰巧另一桩关于华莱士的诽谤案亦于同一周、同一法院开庭。该故事的主角是赫伯特中校,同样也被大众视为一位杰出的越战英雄,但他在
1969年突然被剥夺了指挥权。对此,赫伯特后来宣称,这是因为他提交了指控上司在越战中所犯的战争罪行报告所导致的,他们掩盖了美军犯下的包括掠夺、刑讯和草率处死在内的罪行。但在一次采访中,华莱士列举了大量的证据否定了赫伯特的这一说法,赫伯特由此英名扫地,恼怒之下将华莱士告以诽谤罪,并向他提出
4500万美元的索赔。华莱士因此不仅在财政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名誉亦可能彻底受损。
与威斯特摩兰的官司持续了两年半,50万页法律文件、几十位目击者、300小时的作证,最后以CBS作出道歉,威斯特摩兰放弃索偿告终。之后,赫伯特也撤诉了对华莱士的控诉。但对华莱士而言,这都是空洞的胜利。他说:“作为一名记者,我的道德和名誉都被撕裂了,即使审判结果有利于我们,也不能弥补这种伤
害。”
那些日子,是华莱士的黑暗岁月。每天都有大量信件堆积在他的桌上,语气刻薄且尖锐。写信者要求华莱士立刻辞职,将华莱士称为“没有道德观念的雇用骗子,哭哭啼啼的哈巴狗,高级媒体娼妓和伪君子”,还说任何知晓内情和有洞察力的美国人都不会放过华莱士。
深受舆论压力折磨的华莱士患上了抑郁症,他日日失眠、萎靡、食欲不振,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兴趣,还曾服下过量安眠药企图自杀。他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但这些药物让他双手发抖,嗓子发干。他说仿佛看到自己正坐在陪审团对面,拿着玻璃杯的手一直抖个不停,“那个一直手抖的家伙显然有罪”,陪审团说。
这位以强硬和难对付著称的记者,不希望自己被看做是个受抑郁症困扰的“可怜蛋”,因此直到十几年后,华莱士才在好友拉里·金的电视节目中承认了这件事。“我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坐在冰冷、透风的联邦法庭上,听着周围的人不断诋毁我和同事是骗子、窃贼甚至叛徒”。这对一直以自己的职业和成就为骄傲的华莱士来说,
显然是一种毁灭性的折磨。
▲华莱士与邓小平
在70年的记者生涯中,华莱士进入角斗场不下一千次,在美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几个时期他都顶住压力,力争做出出色的报道。其中,越南战争和伊朗伊斯兰革命中
持续444天的人质危机,严重摧残了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两场战争中,华莱士的报道都敢于直言,对公众舆论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60分钟》即将报道有关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新闻时,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曾致电CBS总裁,希望将节目取消或者推迟至人质事件解决后播出。但这一请求遭到了拒
绝,华莱士在节目中严厉谴责了美国30年来支持伊朗的国王,并资助当地野蛮的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的行为。这成为了卡特总统任期中的巨大耻辱。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以华莱士为代表的《60分钟》记者:“随着年岁增长,他们的头发日益变得灰白,脸部肌肉越发显得松弛,但他们却时刻保持对社会的关注。
他们无数次为采访而奔波于世界各地、为迫在眉睫的截稿时间而争分夺秒,他们或许也会偶尔悠闲地喝上一杯马蒂尼酒。他们与另外一些因循守旧的电视记者形成鲜
明的对比——那些记者从通讯社的新闻稿中摘录只言片语,然后问一个刚刚被地震摧毁家园的人感受如何——相比之下,《60分钟》的记者们显然更受欢迎。”
2008年1月,华莱士最后一次主持《60分钟》,采访棒球名人罗杰·克莱门斯。在完成这次采访后,他因心脏病渐渐隐退。2012年4月7日,华莱士与世长辞。有人说,华莱士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他这座灯塔不会熄灭,他影响过的无数媒体人,依旧前行。
▲硬汉 迈克·华莱士
书享界荐书 |《光与热:新一代媒体人不可不知的新闻法则》
●作者:【美】迈克·华莱士 、贝丝·诺伯尔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刚刚
书享界
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1918~2012)美国新闻界教父级人物,美国新闻界传奇记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几乎获得了一位电视新闻记者所能获得的全部奖项,包括21次艾美奖、3次皮博迪奖 ;CBS王牌新闻节目《60分钟》创始人,之后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长达近40年之久,曾经采访过全球无数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各界名流,包括普京、撒切尔、克林顿、阿拉法特、邓小平等一众著名政治人物,以其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而著称。
贝丝·诺伯尔(Beth Knobel),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新闻学教授,有二十余年的记者、制片人职业生涯,曾连续7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莫斯科分部的总编。
本书由新闻界教父级人物、21次艾美奖得主迈克·华莱士,福特汉姆大学新闻学教授贝丝·诺伯尔倾力合作写成。通过华莱士及其他CBS著名记者的亲身经历,包括对克林顿、叶利钦、普京、阿拉法特等一众名人的采访故事,探讨了能够揭示真相而富有激情的新闻是如何产生的。内容涉及怎样寻找选题、准备采访,直至写出好文章;怎样看待新闻的客观性、伦理以及新闻业的未来。
书享界,思想践行者的视界,一个阶层的文化生活。在这里,与70000+名高质量企业家书友同行,每星期六推荐一本好书,欢迎广大书友免费订阅。
我们期待您的分享,带动更多的人热爱阅读。也期待您的精彩观点,真诚地欢迎您在右下角“写留言”。正是你们的阅读和建言,驱动我们持续改进这个读书交流平台!书享界随机抽取留言赠书。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这叫新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