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培训
数字化转型培训

高管密集发声,华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举措

1

版权声明

来源:华为,书享界(readsharecn)

作者:胡厚崑,华为轮值董事长;

孟晚舟,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汪涛,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导语

11月7日,华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旗舰活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正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同日,中国太保携手华为公司共同主办的“共享合作,智绿未来——科技金融赋能可持续发展”2022年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ICT技术和金融的融合必将在‘双碳’进程中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说,一路走来,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华为与各个金融机构携手并进,努力做绿色低碳的践行者以及绿色金融的实践者。

孟晚舟最新发声

11月7日,中国太保携手华为公司共同主办的“共享合作,智绿未来——科技金融赋能可持续发展”2022年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孟晚舟在会上表示,在实现绿色低碳社会的转型,加速数字世界的到来中,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作为技术产业发挥着先导作用。而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通过投融资手段来撬动和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双碳”落地,在整个社会实现碳减排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杠杆作用。

“ICT技术和金融的融合必将在推动‘双碳’进程中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孟晚舟说,一路走来,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华为与各个金融机构携手并进,努力做绿色低碳的践行者以及绿色金融的实践者。

孟晚舟表示,面向未来,在持续攻坚的道路上,华为将与各金融机构一起努力成为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探索者。实现“双碳”目标是宏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降碳难度大、调整时间短、技术创新强,特别是对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的要求高等一系列挑战。

孟晚舟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涉及能源生产、工业用能、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产业和每一位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一起催生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同时也更加需要金融行业围绕着绿色、节能、双碳的融资规模、融资结构、融资方案、行业分析等持续提供最优解。

华为胡厚崑提了三大举措

11月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胡厚崑表示,当前在中国,数字化转型处在非常好的时间点上。从数字技术和人才供给来看,数字化转型基础条件具备。胡厚崑强调,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供给。中国每年有超过300万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有技术,有能力,这些正推进中国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释放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胡厚崑称,在当下这个阶段,华为作为ICT技术的提供者,怎样帮助客户走好数字化之路?我认为,还需要聚焦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帮助客户“选好技术、用好技术”;第二个是“上好云、用好云”;第三是与各方合作,积极培养数字化人才。

胡厚崑表示,为了帮助企业选好技术、用好技术,其中一个关键措施就是成立军团。自去年底,华为已面向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成立了多个军团组织。军团是专业化队伍,一方面,对内拉通端到端的资源,包括研发、销售、交付、服务等,以便深入理解行业的生产实践和行业知识,打造适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外联合更多的解决方案伙伴,把华为和伙伴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汪涛:华为四大举措助力数字中国持续创新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持续创新,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主题演讲,提出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四大关键举措,并发布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呼吁各方携手共进,共建数字中国。

汪涛表示,“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持续创新,让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更领先,满足个人、家庭、办公、生产的需求;为数字经济构筑坚实的算力底座,实现充沛的算力随手可及;发展繁荣的基础软件生态,立根铸魂,开放共赢;打造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使能行业数字化经验快速复制。”

2

胡厚崑演讲全文:

胡厚崑: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

2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释放数字生产力。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围绕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入探讨如何把新兴数字技术更好地引入各个行业,帮助企业用好技术,应对数字化的挑战,帮助社会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有技术,有能力,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3

当前在中国,数字化转型处在非常好的时间点上。从数字技术和人才供给来看,数字化转型基础条件具备。

首先在联接方面,我们有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宽带网络。同时,中国近几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的大力投资,使我国的算力网络规模也达到了全球第二。

除了数字基础设施,我们也看到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中国的普及率已经大幅提升,过半的企业在使用云服务,AI的使用率也接近50%。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供给。中国每年有超过300万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

有技术,有能力,这些正推进中国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释放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有需求,有实践,千行百业拥抱数字化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各行各业已经开始积极地进行数字化的尝试。

在金融行业,银行可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把小额贷款的审批时间从一周缩短到“秒批”。这不仅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让中小企业贷款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用技术的手段帮助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既有商业价值,更有社会意义。

在煤矿,利用5G实现远程操控,让煤矿工人从井下走到井上,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现远程采煤作业,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提高了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农田,通过5G使能的无人机巡田,加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让农作物更环保、更安全。

以上只是千行百业数字化的一些缩影,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成功的应用一定可以在各行各业得到迅速复制,形成千行百业拥抱数字化的明确趋势。

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但面临共性挑战

我认为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要回答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样做,怎么才能做得好。我们也看到,大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 ,也面临一些共性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选择难,企业想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场景也很复杂,但是在特定场景下该选择什么技术最合适?比如在港口,要实现岸桥的远程操控,是选择5G、WiFi,还是光纤?哪种更适合业务需要?找不准,不好选。

即便技术选好了,要用好这些技术,也常常受限于技术能力和资源约束,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等困难。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人才的问题。由于数字技术变化非常快,企业人才往往懂行业但不懂技术,即使对于原有的技术人才来说,也面临着知识更新慢的挑战。企业极其缺乏既懂行业生产实践,又懂最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华为做什么

4

华为在过去的多年里,也一直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经验,也有教训。因此,我们对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感同身受的。

在当下这个阶段,华为作为ICT技术的提供者,怎样帮助客户走好数字化之路?我认为,我们需要聚焦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帮助客户“选好技术、用好技术”;第二个是“上好云、用好云”;第三是与各方合作,积极培养数字化人才。

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

5

要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现阶段我们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在产品层面,我们打造适配场景、简单易用的产品组合,让客户获取技术更便捷;二是在运作模式上,我们成立军团组织,联合伙伴,建立面向行业的技术架构,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行业数字化中,我们看到,客户面对不同的场景和问题,往往需要容易选、容易用、容易维护的产品组合方案。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原有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向前多走一步,提前做好多产品的预集成、预验证,形成更匹配场景的、预制化的产品组合方案,这样就可以降低客户产品选择和方案设计难度,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今年,我们已经面向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推出了40多个产品组合方案,比如园区智慧安防、极简办公网等,覆盖数据中心、园区、数字站点、广域网络等场景,基本上可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90%的数字基础设施需求。

特别地,广大的中小企业也有强烈的数字化需求,希望能快速部署业务,并远程维护。针对中小企业,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小而美的场景化方案,目前已有70多个上市, 覆盖了从办公到生产的大部分场景,例如数字化办公、全无线生产等,未来还有30多个方案即将上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数字技术。

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一站式的数字化平台,如华为亿企飞APP。客户和伙伴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丰富的产品库、方案库、案例库等资源,以便更好地使用数字化产品和方案。

简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努力,将简单留给客户,复杂留给自己,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

6

为了帮助企业选好技术、用好技术,另一个关键措施就是成立军团。自去年底,我们已面向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成立了多个军团组织。军团是专业化队伍,一方面,对内拉通端到端的资源,包括研发、销售、交付、服务等,以便深入理解行业的生产实践和行业知识,打造适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外联合更多的解决方案伙伴,把华为和伙伴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效果。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煤矿行业的例子。当煤矿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设备互联互通难,数据取不出,流不通。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把宽带网络部署到了井下。5G、F5G全光连接及IPv6+技术的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可满足如视频回传、远程控制等多场景需求。比如, 5G设备提供了1Gbps以上的上行带宽,可将100多路高清摄像头的数据实时回传到井上,满足了远程控制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将5G通用设备做了特殊的适配,满足井下作业的防爆要求。

光有网络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把设备连进来。但是,井下设备种类繁多,标准也不统一,无法连通。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去年9月份,华为煤矿军团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了30多个伙伴,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基于鸿蒙操作系统开发了矿鸿操作系统,这是矿山领域首个物联网操作系统。

除了煤矿军团,我们在电力、港口、公路、机场、轨道等行业的军团,类似的进展也越来越多。在这里,不只是华为在努力,我们还携手18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围绕场景联合创新,为客户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并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咨询、应用集成等服务,让客户选技术、用技术的难度大大降低。

让企业从“上好云”到“用好云”

7

过去几年,云服务在中国企业的普及率大幅提升,目前,已有过半的企业使用云服务,企业上云已经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

在当前阶段,很多企业更多地是利用云的基础设施服务,来获取弹性的计算资源。然而,云已经发展出了新能力,我们认为云服务的下一跳,是从“上好云”到“用好云”,即在云上获得业界最新的技术,在云上沉淀和复制经验,从而把企业数字化底座建立在云上。

8

为了让企业实现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升级,华为云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理念。我们把AI、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和数字内容生产等最新技术,以及集成开发工具,都开放在云上,企业可以随取随用,同时,我们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用好这些技术和能力。

我们还将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球伙伴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实践,沉淀为可以被调取的aPaaS服务,比如智慧供热、数字政务等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调用云上已有的行业优秀经验,快速形成自己的应用,无需从零开始。

除此之外,华为云通过集成伙伴开发的大量应用,还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开展业务。如企业从开通网站到协同办公,都可以一站式获取服务。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个案例,看一下港口如何用好云的能力,在云上快速开发AI应用。

对于港口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能让人、港机设备、车、船、货整体高效调度,就可降低船舶的停港时间,进而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在天津港这个吞吐量为2,000万箱的港口,这意味着要考虑千万级的变量和约束条件。

传统方式靠人工做计划,要24小时,且无法达到全局最优。现在,天津港引入了港口智能计划系统,将作业计划耗时从24小时缩短到10分钟。不仅时间缩短了,计划的质量也提升了,可应对台风天气、设备故障等突发变化。

智能计划效果是很显著的,船舶在港的时间节省了7%,同时,由于码头装卸效率提升,一个吞吐量300万标箱的码头,每年可增收2900万。天津港共有5个集装箱码头,未来增效空间非常可观。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由于使用了华为云上的资源,包括AI求解器开发环境和集成工具等,只用了4周时间就完成了AI应用开发。相比之下,如果用传统方式,需要购置设备、搭建环境、采集数据,再启动算法开发,至少要花费3-6个月时间。这是一个极大的改进,也正体现了企业用好云的价值。

华为全方位支持客户用好云,将技术、经验和应用开放在云上,帮助更多企业利用好云的新能力,实现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跨越。

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

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字人才需求激增。虽然我们每年有大量的理工科毕业生,但供给的缺口仍然巨大。我们预计,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人。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人才非常稀缺,伴随技术融入场景,兼具ICT技能和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

面对这样的挑战,华为正和大家一起积极行动。一方面,我们携手院校培养ICT人才。通过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智能基座”项目,与全国72所高校合作,预计5年培养出300万计算产业人才,助力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为企业自身人才培养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面向管理者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组织、流程、人才等全面赋能;面向业务人员及ICT技术专家,提供ICT技术和应用实践的培训,培养懂技术的业务人才。目前,华为数字化人才发展服务已经覆盖企业客户1200多家,累计为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近5万人。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希望政府、企业、院校携手推进数字人才培养,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充沛的人才供给。

2

汪涛演讲全文:

汪涛:持续创新,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

9

尊敬的各位客户、伙伴、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参加华为全联接大会!今天在现场我们有众多的来宾,同时我们在全国有150多个分会场,也邀请了很多朋友同步观看此次大会,还有很多人在线上参加,欢迎你们!

非常荣幸此次能够代表华为公司与大家分享,如何持续创新,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

今天,我们在中国享受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各种便利,这得益于数字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数字社会普惠更多百姓,移动支付、在线购物、远程教育等蓬勃发展,数字政府效能显著提升,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连续多年全球第二。

在数字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千兆用户超过7000万,5G基站超过210万,全国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10

随着数字中国的不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变化:

  • 从应用来看,除了满足个人、家庭、办公需求外,更要关注生产环节,尤其是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 从布局来看,数字基础设施要全局规划,匹配均衡发展的需求,比如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

  • 从能力来看,要做到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双领先,确保先进性和韧性。

  • 从技术来看,硬件和软件必须协同发展,尤其是从应用繁荣,走向根技术的突破和体系建设。

  • 从绿色发展来看,一方面要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另一方面,要助力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

为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数字基础设施还需要不断发展。

华为提出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四大关键举措

11

我们认为,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持续创新,让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更领先,满足个人、家庭、办公、生产的需求;为数字经济构筑坚实的算力底座,实现充沛的算力随手可及;发展繁荣的基础软件生态,立根铸魂,开放共赢;打造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使能行业数字化经验快速复制。

接下来,我将从这四个方面来介绍。

打造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实现网络强国

12

过去,中国领先的电信网络把14亿人联接起来,驱动了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还有超过4万座写字楼、5万个制造园区、8万个数据中心、数十万公里铁路、公路和水路……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还要继续用更领先的网络联接百亿设备、千亿物、数十万公里的传统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释放产业数字化的巨大空间。

为此,我们在《通信网络2030》中定义了6个未来演进的技术方向,并通过推进5.5G/F5.5G/Net5.5G等一系列5.5G技术的标准化和商用部署,不仅让中国的双千兆网络迈向双万兆网络,更要让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网络、感知网络实现领先,助力网络强国。

算力网络:以强大的网络,让算力随手可及,助力均衡发展绿色低碳

13

算力网络,以联接为基础,推动算力资源的精准配置和按需获取,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让充沛算力随手可及。算力网络的联接能力,全局上要匹配国家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的整体战略,在5000公里的跨度上实现数据中心间EB级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为成千上万应用提供保障;在局部上,数据中心内要联接超大规模集群,提升整网有效吞吐,充分释放算力。

面向算力网络场景,华为打造了业界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为的IP网络产品和光通信产品通过400G/800G高速互联,单纤带宽接近百Tbps,构建毫秒级三级时延圈,实现2500多种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质量保障。华为全新数据中心交换机,可支持业界最大规模、百万级服务器无损互联,构建10E级算力中心,同时首创智能流量调度算法,使AI训练性能可加速20%。

在金融行业,我们已经帮助客户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五地六中心网络,支撑网银、支付、贷款、风控等700多种核心应用的跨区域算力协同。

工业互联网网络:以网络领先助力工业领先,实现“网络强基+智能制造”

14

工业互联网网络主要有办公、生产两个核心场景。当前,全无线化办公已成为普遍需求,远程协作、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沉浸式办公体验成为趋势;无人化、少人化生产需求迫切,尤其是在车间、矿井、港口等复杂、苛刻的生产场景;最终,办公、生产要融合成一张网,全面赋能产品链、价值链、资产链。

面向办公网,华为提供智能云园区网络解决方案,通过全新的园区核心交换机,两台设备即可支持全网服务10万员工、20万终端,并且支持业务一键式部署、故障分钟级定位;率先推出企业级Wi-Fi 7 AP,单设备支持100个混合现实用户同时办公。

面向生产网,华为不断提升IP网络的确定性体验,同时不断推动无损工业光网的规模部署,实现微秒级低时延、全场景0丢包,使能远程工业监测与控制、AI质检;还推出了本安型网络设备,满足安全生产对防爆、防水、防尘等苛刻要求。

我们还积极推进5GtoB商用,例如,用5G网络连接智慧港口的天车,让工作人员在空调房里进行远程操作。

除此之外,华为还提供丰富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有效应对病毒、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

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网络能力,实现单终端万兆带宽、微秒级低时延,每平方公里百万联接等,以网络领先助力工业领先,实现网络强基和智能制造。

感知网络:感知、联接、算力融合,使能国计民生传统基础设施更安全更高效

15

网络除了强大的联接能力,还需要融合感知能力。比如,传统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巡检和监测等存在诸多难题:油气管线、电力线距离长、环境复杂,却依赖人工巡检;铁路、机场周界防护,在恶劣天气下经常出现漏报、误报;森林、水利设施等外场供电难、传输难,无法实时监测。

华为正在通过感知、联接、算力的融合,使传统基础设施具备长距离、精准防护、实时监测的感知能力,并能实现无电无网部署。

华为推出光感知产品,让光纤具备感知能力,并通过光视联动技术,实现周界全天候立体精准防护,保障铁路、管线的安全运营,减少入侵误报的干扰;通过雷视拟合技术,提升夜晚、雾天的高速事件感知准确率,实现在1000米远距离内对车流、路况的监测,保障路网畅通、安全出行;基于微波、Wi-Fi和光纤网络组合的自回传解决方案,实现无电无网部署,7*24小时守护水利、输电线路等边远设施。

我们倡议构建领先的感知网络体系,以通感算一体化技术创新,使能国计民生传统基础设施更安全更高效运转。

打造坚实算力底座

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6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计算方面,中国需要在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多样性计算不断突破,才能保障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数据存储方面,需要提升先进性和可靠性,2021年中国的数据总量是6.6ZB,全球占比为9.9%,这与经济规模是不匹配的;先进的闪存存储占比20%,容灾备份投资占比仅为10%,而欧美国家对应的数据分别为50%和30%,存在差距。

面向未来,华为将围绕多样性计算,从物理层突破,打造多维协同、智能认知、内生安全、绿色集约的先进计算、先进存储。同时,通过产品组合,构建灵活多样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满足差异化需求。

计算:全栈开放,筑牢智能化根基,构建多样性计算能力

17

计算已经进入多样性计算时代。三年前,华为发布了计算战略,并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的方式,推动计算产业不断发展,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鲲鹏通用计算领域,我们进行了主板开放,发展了10家整机伙伴,其整机发货占比超95%;为伙伴构建了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和服务,使能了12000多个解决方案,全面进入金融、电力、电信、政务等核心场景。

基于昇腾人工智能计算,全国建设了20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创了产业聚集新模式;推出了AI训练集群Atlas
900,助力鹏城云脑Ⅱ实现IO500
双榜单连续三年第一;构建了领先的大模型开发能力和科学智能套件,通过产业联合体实现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例如“紫东.太初”,成为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

面向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进行系统级创新,通过对等平构计算、集群硬件、融合基础软件、多样化应用范式,实现DC as a Computer,革命性提升计算的带宽和时延,大幅提升系统性能。

存储:构建面向多样化应用的数据底座,保障数字经济战略性资源

18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战略性资源,数据存储就是要让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为此,华为在存储领域不断创新,首先是围绕闪存介质,对全系列产品进行升级,为数据价值的挖掘提供先进存储,其次是不断提升保护数据安全的能力,包括预防自然灾害、系统失效的容灾、备份、归档能力,也包括抵御人为攻击的防病毒、防勒索攻击能力;未来,我们还将面向多云架构进行创新,促进数据的高效共享与流通。

华为提供全系列的存储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高端全闪存支撑每秒千万次交易订单处理,7*24小时在线;创新的分布式存储让企业在大数据、AI等场景实现数据实时分析,支撑企业高效生产决策。数据保护达到7个9的高可靠,这意味着每年仅影响业务3.1秒。此外,在中国所有的数据中心当中,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占比最大,达到45%,绿色节能成为重要诉求,为此,华为将推出业界首个面向Diskless架构的微存储,使得空间和能耗降低40%。

华为存储已经实现全球领先,服务了18000多家客户,广泛应用在金融、制造、医疗、电力等领域。例如在华西医院,支撑人类基因组分析从24小时缩短到7分钟,创造了中国速度。

数据中心:多维协同创新,实现多场景先进算力高效供给

19

数据中心是算力的集中供应体现,场景众多,这既包括超大体量的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公有云数据中心、城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包括面向企业的总部、分支协同的多级数据中心,还包括轻量弹性的边缘数据中心,需要多维协同创新,匹配多种多样场景,实现先进算力的高效供给。

华为基于丰富的产品系列,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组合创新、架构创新,提供多种产品组合方案,满足客户对于绿色节能、高性能、高可用、多级协同等需求。

例如,通过集群设计、液冷方案实现PUE进一步从1.3降低到1.15;光传送与存储联合创新,实现灾备数据中心业务倒换时长从10秒级降低到秒级;通过总部管控云,支持总部到分支的全域管控;通过超融合技术和硬件创新,实现分支边缘2节点起配、免机房、免现场运维。

支撑全场景应用,覆盖多样化硬件

共同繁荣中国兼容开放的基础软件生态

20

数字基础设施需要“立根铸魂”,操作系统、编译器和编程语言、数据库、AI框架等基础软件就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魂。

实现基础软件的突破,有如下几个关键:首先是突破根技术,在多样性算力、云边端协同、原生安全、高效开发等实现领先。其次是通过“开源”的模式,丰富和完善基础软件的体系。最后,基于共享的平台,构建繁荣的生态体系。

华为已发布欧拉和HarmonyOS操作系统、毕昇编译器、openGauss数据库、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等一系列的基础软件。华为与伙伴一起不断努力,推动基础软件发展,当前欧拉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已达到245万套,跨越生态拐点。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升级毕昇融合编译器,全新发布毕昇C++编程语言。

华为不断推动开源的发展,已将openEuler、OpenHarmony贡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起了“开源雨林计划”,支持了“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等,踏踏实实为产业做贡献。目前欧拉开源社区已经吸纳超过400家成员单位、11000多名开源贡献者。

我们还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整合为培训课程,编撰成高校教材,赋能产业伙伴,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发展和完善基础软件生态。

我们也呼吁更多产业力量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基础软件产业,做强我们的魂。

以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

促进融合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

21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仍面临门槛高、成本高、经验和技术难以复制等诸多挑战,不断“重复造轮子”,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左右。

华为成立了8个行业军团,联合4万多家行业伙伴,以华为云为依托,为各行各业提供开放的行业数字化平台。

华为云行业aPaaS,基于应用API、数据API、集成资产三种能力,实现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联创、抽象、沉淀、共享和复制。当前华为已经发布工业、政务、煤矿、电力、公路等7个行业aPaaS,实现一次开发,多次部署,广泛复用。例如,煤矿aPaaS已经实现18个机器视觉类API,覆盖矿山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主业务环节,助力煤矿无人化、少人化作业,让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去工作,该方案可复制到中国4000多个井工矿。

另外,华为云在国内还率先推出SaaS构建能力中心—华为云SaaS DreamWorks,提供专家服务、样例代码和知识库,提升行业aPaaS集成和交付的效率,打通SaaS化改造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创新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22

过去三十年来,华为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当中,持续提供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今天,华为发布一系列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围绕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底座、基础软件、行业数字化平台不断努力,助力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更加领先、坚实、繁荣、开放。

倡议: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

展望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客户与伙伴,不断突破根技术、持续创新、开放共赢,共同筑牢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2 3 4
2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书享界 » 高管密集发声,华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举措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评论区 抢沙发

华为管理培训 · 数字化转型培训

服务案例联系书享界